Page 57 - 《党政研究》2023年第4期
P. 57
为的协同性、领导制度的适应性实现对政府组织的建构和赋能与对数字技术的定义和规制
的有机统一,形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完美结合、政府结构与技术网络的交叉重叠、线
下服务与线上服务的无缝对接、政府制度与技术标准的有效对接,进而实现数字治理良性
运行状态和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但是,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在数字技术与政府组织互动
过程中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引领作用的同时,如何避免对权威领导的过度依赖而导致机制的
不稳定性,以及如何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政党治理现代化的共生共长是应该引起进一步
关注的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 1〕陈文泽. 治理的中国语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 J〕 . 河南社会科
学,2020,( 12) .
〔 2〕张艳娥. 中国制度 “最大优势”的发生逻辑与转化机理 〔 J〕 . 社会主义研究,2021,( 3) .
〔 3〕王立峰. 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的运作逻辑与治理效能 〔 J〕 . 河南社会科学,2020,( 10) .
〔 4〕李笑宇. 当代中国党政体制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研究 〔 J〕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2021,( 2) .
〔 5〕贺东航,吕鸿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势能 〔 J〕 . 东南学术,2019,( 6) .
〔 6〕王绪,王敏. 党的全面领导释放 “最多跑一次”改革效能的实践机制———基于 L 县级市改革的思
考 〔 J〕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1,( 4) .
〔 7〕国务院印发 《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N〕 . 人民日报,2022 - 06 - 24.
〔 8〕〔意〕安格鲁·帕尼比昂科. 政党:组织与权力 〔 M〕 . 周建勇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序言.
〔 9〕周雪光. 组织社会学十讲 〔 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3.
〔 10〕张燕,邱泽奇. 技术与组织关系的三个视角 〔 J〕 . 社会学研究,2009,( 2) .
〔 11〕Barley S R. Technology as an Occasion for Structuring:Evidence from Observations of CT Scanners and
the Social Order of Radiology Departments 〔 J〕 .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6, 31 ( 1) .
〔 12〕Orlikowski, Wanda J. The Duality of Technology: 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y in Organizations
〔 J〕 .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2, 3 ( 3) .
〔 13〕〔美〕简·E·芳汀. 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 〔 M〕 . 邵国松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10:11.
〔 14〕〔 20〕邱泽奇. 技术与组织的互构———以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应用为例 〔 J〕 . 社会学研究,
2005,( 2) .
〔 15〕杨华. 县域治理中的党政体制:结构与功能 〔 J〕 . 政治学研究,2018,( 5) .
〔 16〕景跃进,陈明明,肖滨.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6.
〔 17〕张丹丹. 统合型治理:基层党政体制的实践逻辑 〔 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0,( 5) .
〔 18〕束". 赋能与执行:新技术时代政党组织的发展 〔 J〕 . 学术月刊,2019,( 12) .
〔 19〕黄晓春. 技术治理的运作机制研究———以上海市 L 街道一门式电子政务中心为案例 〔 J〕 . 社会,
2010,( 4) .
〔 21〕王绪,王敏. 技术嵌入与组织吸纳:党的全面领导与数字政府建设的双向塑造———基于 A县级市
“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分析 〔 J〕 . 理论月刊,2022,( 6) .
〔 22〕王磊. 情境、认知与策略:技术嵌入组织的逻辑———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武汉市红十字会为例
〔 J〕 . 求实,2021,( 3) .
5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