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党政研究》2023年第4期
P. 100
图 2 数字化嵌入志愿服务义项
(三)基层社区群众:多元参与与系统服务
数字虚拟网络可缓解开展文明实践项目的时空局限性,扩大文明实践的时空半径。一
是支撑远程联动。数字化依赖云上办公、网上会议等方式为不同地区群众提供远程服务,
如沉浸体验、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服务,从而推动破解时空集聚困境。二是扩展常态参与。
通过数字化嵌入推动一些文明实践项目借助融媒体中心等渠道实现网络化、硬盘化,进而
维系志愿服务的长效化、常态化。
首先,通过数字化嵌入推动多元参与。通过量子通信、数字媒体等构建多元参与场
景,既包括线上的社区云会堂、智慧空间等虚拟场景,也涵盖线下的社区大舞台、小区广
场等现实空间,推动多元参与、共享共创。其次,通过数字化嵌入实现系统服务。系统服
务是文明实践项目的重要内容,以文明实践 “中心”为单元,以志愿活动系统化为目标,
通过去中心化、资源倾斜、私域流量等方式实现志愿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助力破解
社会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社交恐惧、独居躺平等新型问题。最后,通过数字化嵌入构建长效
机制。长效机制是维护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的重要保障,通过数字化社区、拟实性产品将
思政课堂、我爱村规民约等志愿活动项目搬入县域融媒体中心等云上网端,以网络留痕和
存底实现文明实践的长效化和常态化。数字化嵌入基层社区群众见图 3。
图 3 数字化嵌入基层社区群众
(四)文明实践过程:闭环运行与要素联动
数字化可将繁杂要素抽丝剥茧,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一是收缩
区间实践差距。数字化有助于推动资源要素在网络空间重新聚合,提升资源的精准匹配
度,为偏远落后地区的中心、所、站等提供发展机会和前进动能。二是加速资源有效投
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可提供精准的基层需求和资源投入产出数据,有助于
避免有限资源的无端浪费和个体谋私。
首先,通过数字化嵌入实现过程闭环。数字化闭环强调从策划、立项到实施、矫正的
全链协同,通过机器学习、数字改造等方式避免 VR 场馆、智慧书屋、网络微课堂等项目
的分化割裂,实现文明实践项目的耦合衔接,进而推动项目策划与落地实施、新时代文明
8 ·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