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党政研究》2023年第1期
P. 28
中,共产主义既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或者思想体系,又表征着人类最合理最美好的共产主
义的社会制度,以及为实现这一制度的实践活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我们所称为共
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
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我国建设成
〔 12〕
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切奋斗的根本使命,在探索和建设中国式现
代化的百年历程中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性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
进而言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凝聚着一代代中国共产
党人具体实在的英勇奋斗,也鼓舞着全体人民不断开拓未来的勇气与胆魄,是中国式现代
化探索实践中历史主动性的精神灯塔。如果失去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感召,历史主动性
就会因资本逻辑的宰制而异化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陷入盲目、冲动、走偏的非理性泥
沼,进而在终极意义上失去存在的根据和价值。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 “要深刻认
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 ,这实际上就是在
〔 13〕
强调发挥历史主动性要将 “两个统一”作为内在原则,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十四亿中国人民的最大 “意志合力”,持续激活历史主动性的深层
动能,从而在实践层面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新局面。
其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感召。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
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抗争史表明,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
〔 14〕
的精神基因,已经成为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精神血脉和
力量源泉。从古代强调 “为国”“报国”“爱国”到近代强调 “救国”“兴国”“强国”,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反映着不同的时代叙事和主题。特别是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彻
底瓦解了以往的忠君即爱国的传统思想,逐渐形成了争取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的新型爱国
主义,这种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激发了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而进行英勇斗争的勇气
与胆魄,使全体中华儿女在抵御外来势力侵略和促进民族复兴的历史实践中构筑起强大的
民族凝聚力和革命向心力,中华民族从此摆脱了饱受欺凌的时代,迎来强起来的历史飞
跃。总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蕴含着浓郁的整体主义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在
世界历史中历经艰辛磨难而依然昂然屹立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逐
步演变为中华儿女价值取向的思想之源。
另一方面,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华儿女锐意进取的动力之
基、活力之源。百余年来,党带领人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保持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以思想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
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
大成就。特别是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守正创新,着
眼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紧跟实践发展和时代步伐,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吹响全面深
化改革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甘坐 “冷板
凳”、敢啃 “硬骨头”的精神锤炼过硬本领和高超技能,奋力解决国家 “卡脖子”难题和
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全方位制度建设提振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性,攻克了许多长
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成就,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
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
6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