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党政研究》2023年第1期
P. 22
党 政 研 究 2023 1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文化基础
及其实践指向
白茂峰 傅慧芳
〔摘要〕文化作为熔铸在历史、实践和民族之中的观念形态,是提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
主动性的重要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源头活水,具体表现为革
故鼎新的主动创造精神、民为邦本的自觉为民理念和家国一体的自主爱国情怀。从革命文化的
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源自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激励、革命道德的熏染及革命
经验的总结。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理论成果的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驱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感召构成中国
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深厚支撑。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在深化中华文明史研究中坚定历史自信
文化自信,在深化践行 “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多层次立体化传播
中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以此有效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中华文化
〔中图分类号〕D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1)01 - 0020 - 09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
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加以明确,
并把 “增强历史主动”作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要求。“历史主动性”是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历史实践中彰显出来的宝贵精神品质,是党带领人
民创造伟大历史成就的精神内涵的高度凝练概括,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史就是一
部历史主动史。当下, “历史主动性”已经构成学界阐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史过
往、当下阶段和未来发展的总体性依据。文化作为深深熔铸在历史、实践和民族之中的观
念形态,对提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性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量。从早期农耕生产实
践,到近代革命实践,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华文化在不同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主体性研究”( 17AZZ001)
〔作者简介〕白茂峰,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傅慧芳,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 福州
350117。
0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