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党政研究》2022年第5期
P. 37
党建引领不仅体现出党的领导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具体样态,也说明 “基层党建与基
层治理目标一致、路径统一,是同向同行、融合共赢的过程” 。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社
〔 4〕
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党建引领发挥其重要功能的目标之一。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
代化蕴含着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和工作方式的转换与创新,务必在传统意义上的 “管理”
层面上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要注意发挥群众更大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可以说 “基
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指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引导、带领社区治理绩效的提升” 。
〔 5〕
主要是不断进行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和制度等 “结构 -功能”调适与创新,即 “中
国共产党为了应对不断变迁和发展的外部环境而展开的自我调适功能” 。发挥其政治、
〔 6〕
政策、法规与服务等方面的指导、引领而不是对具体的事务的干预。
中共中央颁布的 《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 2019)就规定
“把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
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这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也对
〔 7〕
基层社会治理如何发展创新提供了法理依据。这也表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方式必须向多元
参与的治理转型。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二元对立,已转变为多主
体、多层次、多维度的互动,在社会治理中需要建构广泛合作、协商、参与的治理体系,
才能最大化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凝聚寻求共识的利益相关方,才能更有效促进公共利
益最大化。
党建引领和传统意义的基层党建有很大区别,特别是我们党和国家做出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之后,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高低主要通过基
层社会治理中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得到最真实和有效的反映。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需
要基层党组织在观念、认识、工作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既要吸取传统基层党建的一些好
的经验和做法;又要超越把党建停留在 “管理”或仅仅维护社会秩序,或化解民众矛盾
纠纷的层面上,是要通过科学、顺畅、高效、严密的组织体系,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有效地发挥其在政治性和政策性等方面的功能。这样,
党建引领也表现出独特的内在机理:
一是党在 “国家 -社会”框架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对新时代党建引领这个命题的
解读和探讨,还要从学理层面分清楚和传统的理论如社会冲突、“强社会 -弱政府”、“国
家 -社会”和 “多中心治理”等的根本区别,不能简单地把这些理论和方案移植过来套
用在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语境中,否则就会对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严重的干
扰。传统的 “国家 - 社会”分析框架,能够对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党、政府、社会组织、
团体等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给予一定的回应和阐释;但是,对社会治理中引发的矛盾、纠
纷和冲突似乎都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由于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私利,能够获得社会群众的广泛认同、拥护
与支持,能够有效引领社会治理,维护好社会发展秩序,这也突破了传统的 “国家 -社
会”框架模式,转换为 “政党 -政府 -社会”解释框架。可以说中国社会治理是在 “政
党 -政府 -社会”框架模式下运作的,在社会治理中党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统帅和引
领作用。
二是党建引领要把政治功能转化为治理效能。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使命与目标来
看,党建引领与中国社会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不仅体现出党领导下 “中国之治”的核心
特征,也体现出我国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在社会治理中无论有多少主体、组织与力量,
但是 “中国共产党都是治理的核心主体———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地方和基层……中国
6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