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党政研究》2022年第5期
P. 38

的基层社会治理一定是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和运作的” 。在社会基层治理中,基层党组织
                                                                     〔 8〕
             是纵向承接党的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向基层社会输送党的治国思想、大政方针等;横向表
             现为嵌入于基层社会的枢纽组织,链接社会治理中各个单元、群体、组织和个人,这意味
             着基层党组织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对各种资源的吸收、整合与调配功能,对治理行为尤
             其是不当行为进行调节和管控,以及对治理趋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功能等,总之在治理
             中有效发挥政治引领、政策引领、责任引领和价值引领,引领社会民众凝成一股绳,齐心
             协力为美好生活奋斗。
                  三是要始终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
             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
             祉,走共同富裕道路。” “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我们党和政府坚定的政治立场,也是
                                      〔 9〕
             推进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作为始终不渝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政治立场与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存

             在内在高度的契合性。实现和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目标和不懈
             追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为完善城市治理
             体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
             便、更舒心、更美好。”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执政的基础和价值追
                                      〔 10〕
             求,同时也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目标。
                  四是坚持由 “管理”思维走向 “治理”思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一
             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在社会基层治理中,党
                                                                                〔 11〕
             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绝不是对社会治理具体事务的干涉,而是为基层治理的各项政策、公共
             事务、公共资源等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确保各项举措得到有效贯彻。从党的十六届四中
             全会的 “社会管理”发展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 “社会治理”,可以看出中央关于社会
             建设的思路的不断变化与提升。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
             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意味着新时期党和国家在治国方略理
                                                                 〔 12〕
             念和思维上的重大转变,这不仅是一种改变,更是一种提升与升华,要推进协同治理,从

             传统的大包大揽转向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坚持协同治理,从单一手段
             向法律、政策、资源等多方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引领要遵循规律和规则进行不断整合、创
             新与优化。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为 “牵头”和 “抓总”,引领社会治理
             发展方向,给予提供政治方向、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真正实现从 “社会管理”到 “社
             会治理”的跨越式迈进。

                 三、党建引领:基层协同治理的实践模式

                  依据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的具体定位和内在运作机理分析,党建引领的模式可以简单
             概括为 “一核多元”。其中 “一核”是指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不仅处于核心地位还要
             有效发挥引领作用,起着如何带领好社会基层治理多元主体的作用;“多元”是指社会基
             层治理中各组织、群体、团体和群众等多元主体,能够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协同治理形成合
             力,共同推进社会善治,实现美好生活。“一核多元”是 “管理方式的变革,从简单的控
             制、主导,转向合作与伙伴关系。” 可以说 “这种治理模式使各种利益攸关方一起与公
                                                  〔 13〕
             共机构参与讨论,并制定共识导向的决策” ;这种治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社会管理模式
                                                           〔 14〕
             “最明显的特征即是由传统的单中心治理向多方治理转变,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
                                                                                                        〔 15〕
                                                                                                       7 ·  ·
                                                                                                      3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