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党政研究》2022年第5期
P. 29

积极性不高,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
                  二是引领方式形式化,产生形式主义、内卷化等现象。实践中存在把以党务工作当作
             党建全部工作的现象,痕迹管理取代群众工作。一项基于 17 个副省级城市社区治理实践
             的研究发现,一些地方的社区党建工作浮在面上,盒子档案一大堆,难以深入群众生活解
             决实际问题;有的停留在口号层面,既缺乏组织载体,又缺乏场地和经费支持;还有的缺
             乏边界,参与具体事务过多,不堪重负;一些新小区 “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多,老旧
             小区的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等等。
                                                   〔 49〕
                  2. 基层治理单向度化
                  党建引领泛化,导致政府治理窄化、公众参与空间萎缩。组织架构的联谊性导致制度
             疲软、行政推动导致执行受阻,表现为合作机制下的党建工作责任回流、党建工作全速发
             展下的虚假创新、党建参与主体积极响应下的个体疏离等。
                                                                           〔 50〕
                  有些地方存在治理主体单一化的现象。在有些地方,党建引领被泛化为 “全面替
             代”,干了很多不该干也干不好的事,使原有的行政治理体系 “退出一线”,干扰了行政

             资源的合理配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于基层治理的问题 “亲自动手,全包全揽”,使理
             应由各方参与、居民共治的社区建设变成了 “党员干、群众看”的局面,社会组织、公
             众的参与空间萎缩。
                                  〔 51〕
                  有些地方存在治理手段单一化的现象。单一治理主体采取理念渗透、组织渗透、程序
             渗透和服务渗透等多种路径持续将影响下移, 而基层出于考评压力,泛化使用行政手
                                                              〔 52〕
             段,使基层社会治理陷入行政有效而治理无效的危机之中。
                  (二)改进的建议
                  要避免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两张皮,就要在融合上想办法。融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
             程。党建方面,需厘清党建引领的功能边界,做到党建引领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优化党
             建引领的平台、制度与机制,创新党建引领的技术;基层治理方面,创新践行群众路线的
             路径方式,凝聚价值共识,激活多元主体共治。
                  1.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价值共识
                  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要转化为治理效能仍需从强化方向引领、激发并整合广大党员的

             主观动能、深化与社会各类主体的互动合作、优化服务等方面付诸具体举措,对社会治理
             的结构、议题、绩效和过程产生实质性影响。
                                                            〔 53〕
                  一是凝聚价值共识。牢固树立党建引领理念,从政治引领、价值引领、组织引领、法
             治引领等四个方面着手,通过塑造典型、树立标杆、模范引领、主题教育等手段,强化价
             值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基层社会生活中,构建文化包容整合机制。
                                                                                                 〔 54〕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党领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制度。明确
             各级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责任和协同合作,构建分类明晰、责任明确、易于操作的
             制度体系,将各类治理主体联系到一起。 强化人才保障、资金投入、考核评价等制度,
                                                        〔 55〕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促进干部党员能力提升,形塑普通党员政治认同,提高普
             通群众动员能力。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常态化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营造担当实干、风清气正的基层治理
             文化。坚持问题导向,将自上而下的党建任务考核转向以治理实效来检验党建成果,构建
             一种具有可控性、可调适性、网络化的 “党政嵌入式韧性治理”模式,在党政嵌入与简约
             治理之间维系动态平衡。
                                       〔 56〕
                  2. 坚持人民至上,践行群众路线
                  8 ·  ·
                 2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