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党政研究》2022年第4期
P. 22
制,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密切相关,既有广泛的经济合作也有激
烈的经济竞争。在政治上,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致力
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注重
精神文明建设、文学艺术的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致力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
实力,和世界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交流。中国当代的国家治理以这些条件为基础,
同时也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只有能适应这些条件的国家治理经验,才有可能被纳入现实
的国家治理之中。
(三)异质性是当代借鉴传统治国理政经验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是传统条件下的、前现代的经验。当代国家治理是现代条件下
的现代性的国家治理。“‘传统’是前现代社会 ( premodern)的特征,而 ‘现代性’则
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它是社会在工业化推动下发生全面变革而形成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
是各发达国家在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所以,中国传
〔 3〕
统治国理政经验和当代国家治理之间存在性质上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要在当代国家治
理中借鉴传统治国理政经验,必须解决异质性的问题。异质性意味着,中国传统治国理政
经验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在整体上是存在差异的。所以,要在中国当代国家治理之中借鉴
传统治国理政经验,必须对传统治国理政经验进行改造,使之能与现代国家治理在性质上
相容。这种改造是巨大的、深刻的、根本性的,因而也不能不是创造性的。如果忽视或无
视两者间的异质性,不对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进行改造,而直接将之运用到现代国家治
理之中,就一定会陷入冲突,不但无助于当代国家治理的完善,而且可能产生新的问题。
如果将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视为正确的、至善的真理,非但不打算对传统治国理政经验
进行现代化改造,反而希望用传统治国理政经验改造当代国家治理,那么无论是对中国传
统文化还是当代国家治理,其结果都将是灾难性的。
(四)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传统治国理政经验可用部分的现代适配
传统治国理政经验与现代国家治理的差异成为当代国家治理借鉴运用传统经验的巨大
障碍。而中国共产党成功克服了这一困难。究其原因,其一,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先进理论
指导下的现代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现代政党,在思想、组织等方面都是现代性的。中国
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是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现代的理论。
而且,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这些决定了党一定是从现代的立场去认
识和运用传统治国理政经验的。其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追求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高度重视并深刻理解传统文化。这决定了党会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并
从发展的角度理解和改造传统治国理政经验。
党在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治国理政经验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和
当代国家治理之间的异质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而言,不
仅是间接有用,而且只有部分内容有用。所以借鉴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首先要找出其
中对当代国家治理有用的部分,然后要对可用部分进行现代适配。可用与否的判断标准取
决于当代国家治理的需要和出发点。现代适配则是对可用部分赋予现代性,并使之与当代
国家治理相容。对于可用的部分先要把它从传统社会条件中剥离出来,切断其与原有体系
的联系,然后将其中的概念、命题、理念、原则、方式、方法等,与现代国家治理的需要
或其中相似的部分连接起来,进而进行新的诠释、阐发,并将之纳入现代国家治理之中。
这是对传统治国理政经验进行现代适配的逻辑过程。经过这一过程,传统治国理政经验脱
0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