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党政研究》2022年第4期
P. 17
“整体文明”导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 40〕
从促进人类进步贡献中国方案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立足于本国现代化发展又
关切人类现代化进程、服务于人类进步的科学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
治理变革,倡导机遇共享、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政治沟通、经济合作,
主动应对世界经济治理、疫情防控、碳达峰碳中和等全球议题,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
慧。中国不断拓展现代化路径选择,必将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参考、
可借鉴的现代化样板。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 41〕
三、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的原创贡献
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的原创贡献在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指引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贡献了世界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的
中国智慧,充分彰显了其在理论、实践、世界等维度的独创价值。
(一)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我国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
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 “创造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道
路,怎样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重大议题,形成了一系列关于 “现代化”的重要
论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在资本主义急速扩张的时代,集中体
现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的现代化理论,主要是孕育、形成和建构于对 “资本主义现
代化”的理论批判。换言之,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理论生成于对工业文明时代 “资本主
义现代社会”运行系统的全面剖析和对后工业文明时代未来社会 “现代化”的一般理论
建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步性在于促进了传统社会 “人的依附关
系”的瓦解,实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但资本主义社会 “现代化”转型内含着
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和弊端,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 “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
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其结果仍是掉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对立的 “现代
〔 42〕
化陷阱”。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最终阐明了未来社会现代化形态模式,是 “现代社会主义
力图实现的变革,简言之就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以及通过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来建立
新的社会组织” 。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同中国实际
〔 43〕
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新理论成
果,形成了超越资本逻辑、建构人民逻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构成了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人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行动指南。
(二)创造并指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要求,系统总结历届领导集体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围绕
“现代化”实践提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将我国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高度,创造并指引了中国
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道路 “新”在它是实现 “五个文明”整体联动的现代化之路。党
的十九大将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由 “现代化国家”递进至 “现代化强国”,提出要从创造
人类文明新形态高度推进更高水平的 “五个文明”整体现代化。这条道路 “新”在它是
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型现代化之路。西方现代化道路是 “以西方为中心”、“以资本
5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