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党政研究》2022年第4期
P. 13
图 1 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体系
(一)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的本体论逻辑
基于本体论逻辑,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回答了 “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从哪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三大命题,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式
现代化新道路的定位起点、历史基点、内涵要点。
从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的定位起点来看:一是基于大历史观审视 “为什
么要推进现代化”。现代化本质上是世界普遍性历史行动,是一个国家由传统走向现代的
必由之路,是衡量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推进现代化既是适应世界现代化
趋势,又是实现我国整体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宏观进程中,按其现
代化动力来源,主要 “类型化”形成了 “先发内生型”和 “后发外生型”两种现代化模
式。我国在探索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了由最初的 “被动”“模仿”到 “积极”“追
赶”甚至 “主动”“超越”,创造了既体现 “中国特色”又遵循 “共性规律”的现代化道
路。二是基于新阶段、新理念和新格局的 “三新”战略导向审视 “为什么要推进现代
化”。新发展阶段标明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的现
代化,需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全面准确贯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 的新发展理念表明新阶段要建设供需高质量均衡、区域畅通协调联动、人民共同富
〔 23〕
裕的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站在 “世界百年大变局”和 “民族复兴战略全局”时代
交汇点上,坚持自立自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从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的历史基点来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来源于马克
思主义现代化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弊
端、领导工人阶级革命和建构未来社会形态中对 “现代化”理论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
要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被压榨的历史地位,只有在 “全面的社会变革” 基础上,实现
〔 24〕
“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人类社会才能挣脱残酷枷锁、走
〔 25〕
向 “真正的共同体”和建构人类普遍现代化。列宁更是直接提出 “必须使工业更加现代
化” 的理念,以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生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
〔 26〕
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矛
1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