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党政研究》2022年第4期
P. 11

上而下”与 “自下而上”相结合的 “多层—联动”社会治理结构,畅通人民参与社会治
             理的多元渠道,打造 “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格局。
                  五是以 “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生态现代化。建设 “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生态现代化,
             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生态文
             明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
             关联。西方国家将 “生态问题”视为现代化的必然 “附属品”,造成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
             明的二元对立矛盾。中国式生态现代化道路与西方有着本质区别,明确了经济建设与生态

             保护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二者可以实现和谐共赢。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生态财富观和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境生产力观,为我国
             走经济绿色转型之路、引导人类走出 “生态陷阱”指明了方向。
                  六是以 “整体文明”为导向的人的现代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践,
             建构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相协同的 “整体文明”现
             代化实践形态,形成了 “整体文明”为牵引的人的现代化认知。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
             代化,脱离人的主体存在谈现代化,是抽象空洞且无意义的。一方面,实现 “人的现代
             化”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中国样态,应是服务于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
             核心旨归。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巨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人的主体性参与,实现
             全民共建共享共治。同时,进入新阶段,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迫
             切需要发挥 “整体文明”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的驱动力。
                  此外,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还涉及国防军队现代化、国家安全现代化等
             诸多领域。系统推进作为复合型现代化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实现社会主义 “整体文明”的实质性跃升。
                  (四)作为 “特征”的现代化: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 “质性”特征
                  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内涵了中国式现代化的 “质性”特征,彰显了与西

             方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
             人民美好生活建构等方面。在横向对比与纵向比较中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 “质性”特征,
             阐明其 “特在哪里、质在何处”,是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维度。中国式现代
             化 “质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最本质特征、本质特征和基本特征三个维度。
                  从最本质特征来看,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
             道路的根本和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
             共产党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基础和政治基石,更是中国式现代
                            〔 20〕
             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从
             发生学角度来看,党的领导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事实判断角度来看,党的
             领导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是同一历史过程;从价值判断角度来看,实现人的现代化是
             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起点与价值归宿。
                  从本质特征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标识的现代化,中国
             式现代化道路是与以 “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相区别的以 “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
             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和建构起来的现代化理论和展开的现代化道路,是始终站在人民立场
             上,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社会制度、发展目标等基础上谋划的现代化行动。正是基于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人民力量汇集优势等,使得我国能在 “时空压
                                                                                                       9 ·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