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党政研究》2022年第4期
P. 7
要论述的原创理论成果,既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内在需要,又是创
新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学说、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丰富拓展人类文明新形
态的现实要求。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建构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
式现代化 “制度—治理”型质性理论与实践主导范式、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中国式
现代化新道路,昭示了 “现代化”并非 “西方化”、西方现代化模式并非世界各国迈向现
代化的唯一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基于 “地域的或民族的历
〔 1〕
史转变为世界的历史”的现代化逻辑起点,要在跳出 “现代化隶属于西方化”的传统认
知思维模式、把握现代化引领 “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奋斗主题、理解现代化事业推进
创造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 “人类文明新形态”多重视野下全面审视中国式现代化
全景图式,才能科学把握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的丰富内容体系和严密内在逻
辑。总体上,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是面向时代化、立足中国化、关照全球化
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理论体系,系统彰显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路
标、新质性、新特征和新路径,开辟了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本质上
要求走一条从 “阶段到接续”“局部到全域”“渐进到跨越”“追赶到超越”的 “整体性
—内生型—并联式”现代化新道路。显然,进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 关键发展阶段,系统总结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科学分析其
〔 2〕
严密的内在逻辑、深刻揭示其独特的原创贡献,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是面向时代化、立足中国化、关照全球化基础上原
创架构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科学理论体系,极大拓展和创新了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理论学
说,实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丰富发展。从主体内容架构
来看,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科学体系主要沿循 “目标—过程—内容—特征”
四维框架展开,呈现出作为 “目标”的现代化、作为 “过程”的现代化、作为 “内容”
的现代化、作为 “特征”的现代化等丰富内容。
(一)作为 “目标”的现代化:从 “现代化国家”递进至 “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关于 “现代化”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已有现代化理论的科学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是在 “共时态”的社会制度比较中和 “历时态”的现代化时序变迁中实现对 “中国式现
代化”整体框架的全面廓清和深刻诠释,并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践中使 “现代
化”目标从 “现代化国家”递进至 “现代化强国”,丰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外
延,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量”与 “质”实现了认识论和实践论上的同步飞跃。
其一,实现现代化内涵横向 “量”的扩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中,依次历经了从 “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 “五位一体”的现
代化目标演进,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了现代化内涵横向 “量”
的扩充。党的十三大在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科学制定 “三步走”发
展战略的基础上,首次提出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党
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经济现代化维度深化了党对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制机制的认识;党的十五大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拓宽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民主政治内涵;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在完成 “三步走”战
略的 “第一步”和 “第二步”基础上,要乘势而上追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