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党政研究》2022年第4期
P. 21

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并运用到了治
             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借鉴和创造性利用传统治国理政经验上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其
             中,贯穿了三个原则性的转换,即条件、定位、取向上的转换。
                  在具体讨论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无论多么优秀,对今
             日中国国家治理都没有直接适用性,都必须经过转化才能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服务。亦
             即,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有用性是一种间接有用性而非直接有用
             性。假若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对当代中国直接有用的话,则转化和对转化的讨论就没有
             必要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的提出,正表明了党对包括
                                                                             〔 1〕
             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进行转化,而不能直接运用的清醒认
             识。而且,这种转化是一种跨越性的转化,不能不具有创造性。对于这种转化可以从以下

             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条件适配:从传统条件到现代条件

                  条件转化就是条件适配,指在其他条件下产生、存在、发生作用的事物适应或适用新
             条件。具体到本文的主题,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过程,使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发展、
             应用的传统治国理政经验适应当代中国社会。这是党对传统治国理政经验进行改造时首先
             完成的转化。
                  (一)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产物
                  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来自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治理实践,以及对实践的思考和理论
             总结。本文 “中国传统社会”主要指中国古代社会。近代,中国开始向现代转型。转型
             完成之后就是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则是转型社会。中国传统社会是特定时空下一系列特

             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结合。在社会条件上,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内部差异
             错综复杂,社会分化程度低,家国同构,是一个等级制的社会。在政治上,形成了以君主
             制为核心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相配合的官僚制度、官僚政治,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以中央
             集权制为主,在民族和边疆地区 “因俗而治”。在经济上,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业为主的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在文化上,儒学成为学术主流,并且与政治
             相结合,成为国家政治指导思想和教化民众的主要内容。儒家思想和文化渗透到整个社会
             之中,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显著标志。中国传统的
             治国理政就在这些条件之下产生和运行。这些条件既是传统治国理政存在、延续的基础,
             也内在地规定了传统治国理政的性质、边界。在分析、理解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时,无论是
             涉及其中的经验还是教训,都不能脱离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限定。
                  (二)中国当代国家治理是现代条件下的国家治理
                  当代中国是一个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过程。中国的现代化从近代开始,历经长期曲折发展。目前,中国的现代化处于关键阶
             段,目标接近于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全面的社会转型过
                                    ①
             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一种现代条件下的
             国家治理。当代中国,在经济上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确认了 “使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的深化改革目标,同时,政府也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规
                                  〔 2〕

                 ① 20世纪 80年代提出的 “三步走”战略部署设想是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 ·  ·
                                                                                                      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