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73

理论探讨,对于实践维度的关照也是研究的重点。

                 三、治理研究动力转换的多维视角

                  治理研究在中国的两次转向,分别是由国际范围的治理思潮与官方顶层设计直接推动
             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反映了国内学术研究推进动力从外生向内生的转变。 “治理思
             潮”推动了 “治理”概念从自然科学领域向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思维演化,并为其进入
             官方视野做了社会环境层面的预热和铺垫。“顶层设计”则从官方话语的角度引领并规定
             了各领域各学科对 “治理”“国家治理”的理解和阐释。在这一过程中,学术研究在深受
             实践逻辑塑造和引导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学术逻辑与政治逻辑的调和,一方面努力从官
             方话语中寻找理论支持、理论资源和研究议题,另一方面,又在研究方法、研究路径、话
             语表达等方面努力保持学术自主性,以更好地回应现实不断提出的新的问题。因此,我们
             在国内学界关于国家治理的诸多研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治理思潮与顶层设计两种动力的
             交替和转化。这种转化具体体现在研究背景、研究议题、研究依赖的理论资源、研究设定
             的价值目标以及治理主体的确认等方面。
                  (一)研究背景的转换:危机与成就
                  从治理到国家治理的研究,分别是在不同的前提下展开的。治理研究回应的是 20 世
             纪 90 年代出现并逐步扩散的治理危机;国家治理研究回应的是中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取得
             重要成就,制度继续完善的需要。
                  20 世纪 70 - 80 年代,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发展开始出现各种变化,比如自二战结束后
             蓬勃发展的福利国家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资金、信息、人
             口等各种要素开始加速地跨国界流动,对原有的区域管理模式造成冲击;以及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经济衰退等现象促使 “治理 ( governance)”作为方案式的回应在西方学界进入了
             与国家管治相关的政府管理、公共管理领域。世界银行作为治理研究重要的推动者,在
             1989 年发布的报告中将非洲发展面临的问题归结为 “治理危机”,并以 “治理与发展
             (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作为 1992 年年度报告的标题。说明治理的现代化要求成
             为了全球性的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股治理思潮,涌现出一批关注治理的学者,詹姆斯·
             罗西瑙 ( James N. Rosenau)、罗茨 ( R. Rhodes)、格里·斯托克 ( Gerry Stoker)就是其
             中的代表。全球性的治理危机下,国内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转变,经济体制上的转型带来的重心转变、社会结构变动等问题孕育了贫富差距、腐败、
             公共信任与安全等诸多问题。也是在这种危机下,国内学界译介国际治理理论,将治理作
             为应对危机的可能方式。比如杨雪冬基于治理空间的多样化、主体的多元化、问题的复杂
             化和风险化这些新变化,认为现实中存在治理能力的局限性、治理技术单一化、国家在治
             理过程中的合法地位受到削弱等危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社会呼唤国家治理现代化。
                                                                                                        〔 15〕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给国内学者提供了
             讨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广阔土壤。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重要
             内容,必须建立在基本制度稳定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时期,四十余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如 2013 年 《决定》开篇提到的 “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
             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
             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在明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的基础上,
                                                              〔 16〕
             《决定》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要求提供了现实基础。比如房
                                                                                                       1 ·  ·
                                                                                                      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