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68
域都具有重要地位并形成跨领域的关联性,而这五大领域的健全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新阶
段的重点,由此而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同时国家治理能力也蕴含在履职执政行为之中。
〔 3〕
第二种是学术总结路径,即根据掌握的文献,对学界如何理解国家治理并开展研究进
行总结。例如,薛澜、张帆、武沐瑶从研究背景、基本概念、研究发展脉络、主要研究问
题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相关研究,并从国家基本
政治制度的理性基础与改进路径、国家治理边界与范畴的识别、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认
同与治理能力的衡量等方面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杨开峰则通过对 CSSCI 数据库
〔 4〕
( 2007—2018)中的相关学术文章进行分析,提出当前我国的治理研究存在 “西方语境和
中国语境下的治理概念缺乏有效对话”“非经验性研究与经验性研究结构失衡”“理论化
水平总体不高”“方法有待改进”等问题。
〔 5〕
第三种路径是学术反思路径,即对现有关于 “治理”和 “国家治理”研究议题过于
泛化的现象进行反思。例如任剑涛从这种泛化的现象入手,总结了中国传统治理与现代治
理理论之间的分野,提出只有在现代高度成熟的情况下,“治理”才能成为处理社会政治
事务的一种模式,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目标导向角度为进
一步的研究提供可能的合理场域。
〔 6〕
这些研究勾画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基本图景,梳理归纳了基本研究进路及重要
成果,重新审视了目前的研究态势,厘清了问题场域,发现了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后
续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及治理实践提供了基础。但是,既有研究对于学界如何从 “治理研
究”到 “国家治理研究”这一主题转化没有给予更充分的分析:或者仅将 “国家治理”
作为官方话语在 “治理”场域的代表,没有意识到 “国家治理”已经在顶层设计的推动
下,成为学界一个系统、全面的研究主题;或者只关注 “国家治理”议题的研究,忽略
了学界自发推动的 “治理思潮”对研究所产生的先导性或者说是铺垫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最新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现状,进一
步分析学界的理论建构与官方的话语引导对国家治理研究发展的双重影响,以更清晰地呈
现理论思潮和政治引领在国家治理研究中的错位、交替和转化。本文使用的基本方法是文
献计量法。文献计量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的对象为文献的外
部形式特征,在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用数据来描述或解释相关主题研究文献呈现
出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 7〕
为清晰呈现学界从治理研究到国家治理研究的主题变化,本文将考察自新中国成立以
来治理研究的整体趋势及其中的学科分布,呈现出在治理思潮和顶层设计影响下,学界研
究发生的两次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 2013 年之后兴起的 “国家治理”研究。首先,
选取 “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检索主题词,检索数据来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 CSSCI),检索时间区间为 2013 年 - 2021 年,检索时间为 2021 年 6 月 7 日。去除期刊导
读、学术推介等非学术论文之后共获取研究论文 2386 篇,以 refworks 格式导出为文本文
件,以备后续绘制知识图谱使用。其次,根据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文献计量领域的 CitespaceⅤ为主要软件,借助关键词图谱、突现词分
析等功能呈现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知识图谱,以直观的图表展示结果并进行分析,比
如高频关键词反映了怎样的研究热点、学术研究与官方话语之间可能存在哪些关联,为更
加全面、深入地总结治理思潮与顶层设计对国家治理研究推进产生的双重影响打下基础。
二、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及其演进中的转向
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概念在中国话语中从未缺席,并且经历了从工具
6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