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59

展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反映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在新型政党制度
             和新型国家制度中的地位作用。这一论断的生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国家学说的
             中国化与时代化,在思想观念、制度安排、话语表达等层面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
             论断不仅在概念创新、话语创新和表达创新中形成了时代化的中国表达,而且在社会变
             迁、政治变革、观念变动和话语变化中形成了关联性的论断集。
                  (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论断的历史渊源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历史必然。夺取和维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是实现全人
             类解放和建构理想社会的政治前提。确立无产阶级领导权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起
             点,同时无产阶级领导权也是阐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国家学说的逻辑起点。这种领导
             权既是革命斗争背景下的领导权,也是建设发展背景下的领导权。就直接目标或最近目的
             而言,《共产党宣言》指出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
             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进行
                                                                                                  〔 1〕
             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结果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而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政治代表直接领
             导国家政权,前提是确保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方向和革命战略的领导。确定无产阶级领导
             的权威性和绝对性是由其政治属性所决定的,其根本在于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
             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基于这种政治
                                                                                        〔 2〕
             属性和价值取向,无产阶级政党不仅是领导革命的革命党,而且是领导国家建构、社会建
             设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自由全面发展的使命型、责任型、先锋型政党。在实现无产
             阶级专政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之后,这种领导权由领导革命斗争转化为领导社会建设与国家
             治理。对此,在社会主义国家建构与发展进程中,列宁指出 “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
             锋队,是领导者” ,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权威进行了政治确认,并通过宪
                                〔 3〕
             法对其领导地位进行了法律确认。
                  实现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主要方式。列宁对党的政治领导原则与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
             的阐述,提出了 “总的领导”的领导方式。一是从阶级使命和政党使命角度分析了政党
             主导确立国家新制度,列宁在 《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担负领
             导革命的使命,而且担负 “指导并组织新制度” 的使命。二是强调了实现党的领导的基
                                                                〔 4〕
             本前提,认为政党要以阶级为基础,“只有以一定的阶级为依靠的政党才是强有力的” 。
                                                                                                        〔 5〕
             三是列宁对领导的方式进行了阐述,认为 “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
             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 。列宁尽管对领导的具体方式并未形成统一化的表述,但是综
                                       〔 6〕
             合他关于党政关系的基本思想,可以发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党的领导是总
             的领导,另一方面强调党的领导是对重大工作的领导,尤其重视党对 “主要政治任务”
             和 “中心的政治任务”的领导。同时,苏联的政党政治实践和国家建设进程验证了坚持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论断是马克思列宁主
             义政党学说和国家学说演进的中国表达,其根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理阐释具
             有本质一致性。后来,由于放弃党的领导地位所导致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马克思主
             义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严重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这
             一政治原则进行了检验和确认,这为中国共产党提出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论断提
             供了理论渊源和域外镜鉴。
                  (二)“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论断的历史演进
                  论断的生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间形成了一系列的关联话语。围绕着 “党是最高政
             治领导力量”论断的核心概念,形成了 “领导核心” “核心力量” “领导力量”等概念
             集,“政治领导”则作为一种领导方式实现了制度化确认。伴随着概念话语运用的常态
             化、固定化、稳定化,从思想认识和话语表达层面提供了论断的内涵基础与诠释工具,为
             阐明和强调党在整个制度体系、治理体系和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提供了表达形态。
                  一是关于 “领导核心”的论断和表述。主要呈现为五种表述方式:第一种是从无产
             阶级领导权层面来讲,强调 “实现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任务” ,指向无产阶级政党在革
                                                                               〔 7〕
                                                                                                       7 ·  ·
                                                                                                      5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