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54
说,并坚定走上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
表。毛泽东正是在李大钊、陈独秀的深刻影响下,最终抛弃了无政府主义而确立了马克思
主义的信仰,而且一旦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党的先驱们领导发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在比较、选择、斗争中坚持不懈地
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等重大革命实践活动,深刻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真理、
坚守理想”的精神品格。陈望道潜心翻译 《共产党宣言》,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还浑然不
觉,而且认为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这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
〔 12〕
生动写照。
三、伟大建党实践孕育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
远坚守理想,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党的先驱们,面对近代以来国家危难、民族危亡、
人民疾苦,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使命担当,上下求索、不懈奋
斗,领导创建伟大政党,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品格。
把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自觉作为早期革命实践的根本价值追求。辛亥革命的救国之
路,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社会进步。旧的路走不通,就要寻找
新的出路。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先驱们领导发起的新文化运动,鲜明昭示了革命先驱们
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初心情怀。正如李大钊对 “德先生”的解释那样,“ De
mocracy 的意义,就是人类生活上一切福利的机会均等”,“侮辱个性、束缚个性的事,也
断断非现在 Democracy 的时代所许的。” 如果说,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的民主
〔 13〕
观、人民观,还带有旧民主主义性质的话;那么,经过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他
们就具有了鲜明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人民立场,并自觉地将其贯彻到党的创建思想和创
建工作中。李大钊指出,中国要建立的政党是 “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 ,是为 “中华国
〔 14〕
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 而奋斗,要导引 “倒卧着几千百万倒悬待解的农民” 转
〔 15〕
〔 16〕
入光明的道路。在五四运动大潮的深刻影响下,毛泽东等一大批进步青年,也从之前致力
于学理的研究转向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具体的行动,关注的焦点也转向民族的命运和大众
的利益和幸福。毛泽东在 《湘江评论》上呐喊:“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
〔 17〕
贵族、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是 “所赖以维持自己的特殊利益,剥削多数平民的公共利益
者”,明确提出实行社会改造的 “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 。
〔 18〕
在革命纲领和革命实践中彰显和锻造党的初心使命。党从一成立即明确自己的性质为
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奋斗的;党的目标,是要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
“真正民主共和国”和 “劳农专政的政治”,逐步 “铲除私有财产制度”,实现 “共产主
义”。 党的第一个党纲明确指出: “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
〔 19〕
止” 。我们可以看到党与生俱来的担当精神和为民情怀。中共二大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最
〔 20〕
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
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
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即长远目标:“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
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这些都表明我们党从
〔 21〕
成立之初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为无产阶级
谋取根本利益作为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领导中国工农运动中,党的先驱们深入到工
厂、农村,组织动员工人、农民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创造自己的幸福而斗争,党为民族复
2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