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52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和阶级基础。四是建立组织:领导创建全国性政党,制
定党的革命纲领,指明革命发展方向。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
的结合,党的先驱们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提上日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党的先
驱们分别在上海、北京两地率先筹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推动武汉、长沙、济
南、广州等地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传
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的情况
下,党的先驱们开始积极酝酿组建统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起草党的宣言、党章草案,推
动召开党的一大、二大会议,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初步阐明中国革命的性
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以及革命的前途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完成中国共
产党的全部创建任务。以上四个层面的实践,构成了 “伟大建党实践”的整体内容,在
时间关系上前后相继,在对党的创建的功能作用上由虚到实、层层深入,在相互关系上前
因后果,因而党的创建是各方面实践成果的集大成和组织形式上的进一步固化。
第三,从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看,伟大建党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直接实践源
泉,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实践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认识来源于实践。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形成的高度理论化的精
神现象,它从根本上必然是建立在伟大建党实践基础上的,同时它的形成也必然经历从党
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探索,到形成对建党活动的初步感性认识经验,再到
形成对建党活动的系统深刻的理论认识。具体地说,伟大建党实践对于伟大建党精神产生
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催生伟大建党精神。党的先驱们的伟大革命实践,不仅
使他们逐步放弃原来旧民主主义的追求和思想观念,代之以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念,而且使
他们深深感到建立先进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紧迫性,从而催生出与之相应的崭新的精
神状态,伟大的建党精神萌发而出。二是滋养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实践是一个由小到
大、由浅入深的不断自觉的发展过程,作为实践主体的革命先驱们在这个实践大熔炉里不
断得到锤炼成长,他们的理想、信仰、信念、意志等精神因素也在这实践的土壤里得到丰
厚滋养,不断提高升华。三是检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新生事物是在曲折中前进、在试
错中发展的。伟大建党实践和伟大建党精神也不是直线发展前进的,恰恰相反,伟大建党
实践是在曲折中探索发展,伟大建党精神也随之得到检验和完善。伟大建党实践对于伟大
建党精神的催生、滋养、检验和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我们将以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构成
为线索作深入具体的分析。
二、伟大建党实践孕育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容。它具体地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矢
志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矢志不移坚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
这一精神,正是源自党的先驱们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以及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
义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
在思想解放运动中坚持不懈追寻科学真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迎来 “三千年未有之
大变局”,为应对这一变局,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苦苦求索,但均以失败告终。到中
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陷入最黑暗最迷茫的时期。中国该怎么办?中国向何处?中国迫切
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鉴于辛亥革命的失败,陈
独秀、李大钊等党的先驱们深刻认识到,改造中国的出路首先应在于对国人尤其是对中国
青年的国民性的改造。于是,他们高举 “民主”“科学”大旗,领导发动新文化运动和五
四爱国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力度冲击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陈独秀在 《敬告青
0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