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党政研究》2022年第1期
P. 12
来的政策效果已经达到预期目的,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这契合新
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符合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此意义上,共同
富裕的提出本身即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像当初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
区先富起来”一样,极大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勇气、信心和力量。进一步而
言,共同富裕作为一项系统宏伟的工程,不可能仅仅作为一种理念和目标的存在来激励全
体人民,还应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从制度规则上激励和调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决
心和积极性。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将原来的制度从侧重追求效率向更加注重公
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 “先富”向 “共富”转变。
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改革原有的体制机制,实现制度功能转向,使其适应共同富裕
的目标和方向,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的积极性,同时全面抑制和消除原有
制度由于路径依赖而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遗留下来的滞后性影响;另一方面,要
注重制度创新,建立符合新时代共同富裕要求的新的体制机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并
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予以健全完善,激励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具体而言,制度
通过明示提倡或反对、鼓励或抑制的内容规定,借助严格的奖励或惩罚措施,规定行为方
向,改变人们的偏好并影响其行为选择。鉴于 “只有奖惩分明的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
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能够发展人的主体性” ,通过制度文明建设,建立
〔 28〕
健全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惩处机制、引导机制和执行机制等,防止社会
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同时提升制度伦理,引导和整合
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充分释放社会活力,汇聚起人民主体性的磅礴之力,共同富
裕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
众所周知,制度一旦产生即形成独立于人的主体之外的力量,并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
作用,在此意义上,“制度构成了社会和人的发展过程的核心结构,并造就了此框架中人
们行为的动力、规范及其独立存在的形式”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制度文明建设通过
〔 29〕
制度上的除旧布新,依托制度的存在及其功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确立了持续稳定的动力
结构,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制度文明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路径
从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来看,发展和治理缺一不可。针对制度与发展的关系,“制度
调节交往行为,控制冲突,增强合作,规范社会关系,从而影响发展” 。这里的 “影
〔 30〕
响”显然指涉积极作用,有 “促进”之意,制度文明建设通过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
趋于文明制度的境地,从而促进发展,使国家的发展能力增强;对于制度与治理的关系,
治理以制度作为凭借和保障,国家治理能力是 “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
力” ,制度文明建设同样能够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而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既需要国家
〔 31〕
发展能力的提升,为其提供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为 “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又需要提
升国家治理能力,确保富裕的共同性、普惠性特质。因此,制度文明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
提供了根本性路径保障。就此而言,苏联解体的教训十分深刻,苏联经济发展曾出现了人
人熟知的 “短缺经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持续提升和改善,苏共党内又滋生
了既得利益集团,“这个既得利益集团并不以享有广泛的特权为满足,他们还以种种方式
大肆侵吞国家财产” 。这样便形成了与人民相对立的新权贵阶层。问题的关键是,苏联
〔 32〕
长期以来制度僵化,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办法解决所有的政治和社会分歧,“更糟糕的是,
由于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的 ‘无比优越性’以及和资本主义 ‘你死我活’的关系,丧失了
在制度上学习西方的可能性,也丧失了自我批判的可能性” 。
〔 33〕
0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