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党政研究》2022年第1期
P. 11
取向可以通过制度文明建设树立的制度规范得以确认和体现,使全社会更好地认同和接受
共同富裕的价值共识,另一方面,制度文明建设确立和完善制度规则,“设立制度,为的
是调节行为,规范关系,形构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整合统一的社会力量,促使现实向人所希
望的方向发展” 。制度作为硬性规则,调整社会关系和行为方式,指明共同富裕的前
〔 22〕
景,积累一代又一代人奋斗的成果,将社会大众的行为汇聚至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确
保努力过程不偏离航向。可以说,新时代制度文明建设的最大成果应当是制度创新和制度
完善。共同富裕作为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包括城市和农村,也包括东部、中部和
西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区域发展的
平衡性,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后,还陆续推出了西部
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
质上都是制度文明建设成果的具体反映,这些发展战略背后均有配套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支
撑,为实现均衡发展、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然,所建立完善的制度必须合理有
效,判断的标准是 “一种制度能否成为合理有效的制度,归根到底,取决于其是否以人民
的利益为出发点” 。对于新时代而言,制度是否有效取决于这些制度是否有助于广大人
〔 23〕
民逐步向共同富裕不断趋近。
其三,制度文明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规划目标蓝图。制度文明不仅包括理性提出远景
目标和规划蓝图,而且能够确保目标蓝图的实现。制度文明建设过程势必要深化党和国家
机构改革,按照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设置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决策、职能、监督
等专门性机构,或者赋予原有机构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这些机构横向上与其他职
能机构相衔接体现分工与合作关系,纵向上与相应的上下级机构相联系体现权威和服从关
系,畅通信息传递,经过信息汇集、综合分析后转化为决策作出反应,统筹协调推进共同
富裕的有关事宜。新时代制度文明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全社会共识和吁求,科学筹划、恰切
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路线图,另一方面要确保新规则的执行,并使规划蓝图逐步得
以落实,所以制度文明建设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组织机构保障。“一种组织机构的文
明程度,不仅取决于自身内部的协调状况,还取决于与其他机构的配合、协调状况,它是
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协调的统一。” 也就是制度文明建设要使新的组织机构或被赋予新
〔 24〕
功能的原组织机构与所有其他机构之间能够真正发生 “化学反应”,构建运转高效、反应
灵敏、功能协调的有机整体,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整体性力量。
四、制度文明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激发动力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战胜绝对贫困之后又一新的战略性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重要内容。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既是为了人民,又必然依靠人民,可以说没有千
百万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实现共同富裕难以想象。而制度文明建设能够调动人
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极大激发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
事实上,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美好蓝图和新型治理理念,其提出本身即具有巨大的激励
和鼓舞作用。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设想的乌托邦社会,“首先一切货品
供应充足。其次无须担心有人所求超出自己所需” 。康有为的 《大同书》,描绘了人人
〔 25〕
皆有居处、舟车、饮食、衣服、器用、净香、沐浴、医视疾病、炼形神仙、灵魂之乐 ,
〔 26〕
孙中山认为,“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
者也” 。然而这些描画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理想而已,只有社会主义为达致共同富裕提供
〔 27〕
了极大的可能性,历史上没有任何时期比今天更趋近于这一目标,也更有条件予以实现。
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将共同富裕明确写在发展的旗帜上,意味着让部分人先富起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