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57
用成为乡村治理的资源,发挥了农村信用的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治理功能。
为进一步推广农村信用体系,使之应用于乡村治理,需要进一步从理论探究 “五位一
体”农村信用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作用机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信用体
系如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普遍性问题。
(一)农村信用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作用路径
从治理实践看,“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通过创新金融供给机制,丰富了乡村治理
手段、改善了乡村治理模式、完善了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了乡村治理动力,取
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透视这些良好的变化可以发现农村信用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作
用路径。
第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了普惠金融的供给机制。在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
是重要基础。如若解决了乡村借贷问题,就能促进资本流动,增强乡村发展动力,提升乡
村治理效能。“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将金融机构吸纳、嵌入到乡村治理之中,主要产
生了三方面的治理效果。其一,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金融机构将社会征信体系和乡村信用
体系融合起来,既为评价农村信用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有效手段,又提升了乡村治理科学化
和标准化的水平,提高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其二,农户信用的等级化有利于解决市场信
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利于降低金融借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甚至破解农村借贷难
的问题。此外,农村信用体系使农村的传统信用加速转变为现代信用,激活了农村闲置资
本,增强了金融的流动性,扩大了农村市场的交易规模,帮助农民扩产增收,推动了农村
经济的发展。其三,以此为带动,让更多的资本流入农村,可以缓解政府扶贫财政支出的
压力,赋能乡村振兴。农村信用是创新金融供给,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机制。
第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丰富了乡村治理方式。农村信用奖惩机制能否提升乡村治理
效能的关键,在于它是否适应乡村治理的社会环境,能否准确、有效地回应村民需求。农
村信用体系建设在以下四个方面丰富了乡村治理方式。一是促进了乡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信用度高的村民的资金需求,得到了更高的回应。二是根据不同信用评级结果,村民可以
获得不同额度的贷款,有助于正向激励、引导村民主动维护信用、有效提升信用水平。三
是农村信用体系能够将农村金融改革和精准扶贫理念结合起来,激发村民脱贫的积极性,
使之成为自主、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力量,最终达到治理贫困的目的。四是村民信用的数
字化可以形成横向比较的信用分,不同农户差别化的信用评定结果的公开,能够达到正向
激励和负向惩戒的效果。所以农村信用体系中的奖惩机制既是金融创新,又是社会治理创
新,丰富、充实了乡村治理方式。
第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政府主
要承担了乡村的政治、经济、社会管理功能。改革开放后,乡村自治体系逐步建立,“乡
政村治”治理模式逐渐确立。在这一模式中,乡镇政府负责各村行政管理,并通过领导村
民选举产生村委会开展自治。在乡村治理结构中,乡村的 “两委”依然是政府权力的延
伸。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乡村治理缺少的是多元主体间的协调与联动 。在农村
〔 25〕
信用体系的带动下,公安、税务、财政、教育、金融等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一体化地合
作,自上而下确立了制度性的安排,集合了多元主体力量,共同发挥治理作用,为乡村治
理打造了以信用为连接的多元共治体系。
第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了乡村自治模式。在农村,强有力的血缘关系交织、重
叠,形成比较稳定的熟人信用共同体,主要依靠儒家伦理道德和乡绅自治的行为模式来维
持乡村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虽然这种源于农业文明的乡村自治模式有很多的弊端,目
〔 26〕
前依然是我国农村治理的重要基础和重要背景之一。在新时期,基于地缘划分形成的 “网
6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