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19
后富,通过补齐社会低收入群体的短板,在增加社会总体财富框架内实现共同富裕。
其三,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是 “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使命。
“完成”针对的是目标———致力于共同富裕指向的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最迫切、最重要的
任务是建立和完善制度性保障,使各种发展要素和发展制度与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匹配。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
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
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要 “为人
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
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 22〕
应该看到,“完善—完备—完成”三个环节,既具有历时性递进特点,又具有共时性
并存特点。更高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是人的发展,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
是人的生存。共同富裕为每个人自由发展提供平等资源条件,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发
展是无限过程,所谓 “完成”只能与特定阶段性目标相联系,更高阶段所谓 “完成”目
标,指向以共同富裕为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标志人类文明史划时代转变:一方面,人类
从此告别争夺资源的内部斗争,进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时期;另一方面,人类将建构命运
共同体,形成整体合力发展与自然界关系。1859 年,马克思在 《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
言》中曾预言过这一转变: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将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而告终。 如果
〔 23〕
说,资本主义诞生了市场体制现代形态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更高阶段将创造市场体制的
更高形态。一旦每个人都实现了全面发展,劳动就体现了人们生命自由,变成了生活第一
需要,市场竞争就将失去存在的必要性。
三、人类理想生产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接
人类是自然界物质运动产物,自然界创造了人类,也规定了人类。人类依靠意识能力
和社会合作,通过掌握越来越多的物质运动规律,赋能生命活动,获取越来越多的自由。
从逻辑上说,每个人都充分开发意识能力,所有人都实现团结合作,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界
关系的理想状态。问题在于,意识能力的开发训练需要时间,在资源匮乏时期,社会只能
为部分人提供这种机会。市场体制的最大功能是:运用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方式使发展资源
归于强者,一方面使强者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社会资源总量增加;另一方面随着资源总
量增多,更多人获得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在于,“资本主义并没有穷尽市场体制潜力,市场竞争导致
的优胜劣汰现象,客观上压制了弱势群体对自身劳动潜力的发挥” ,扭曲了市场竞争公
〔 24〕
平性,导致越来越尖锐的社会对抗。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帮助弱势群体满足生存需要之后,又在更高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协调资源配置以
弥补市场机制内在缺陷,帮助弱势群体成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历史性地解决了劳动者整体
动员问题。
(一)实现劳动者整体动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一直受到两大事实所生成矛盾的困扰:一是个人先天禀赋和后
天际遇存在诸多差别,劳动能力处在不同等状态;二是提高效率需要社会合作,而社会合
作认同的是按劳分配原则。这意味着: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按劳分配,拉开贫富差距;
要社会平等,就需淡化按劳分配,牺牲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选择前者,社会主
义计划经济选择后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初级阶段迈向更高阶段,将通过共同富裕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即在劳动者能力同等化基础上,既赢得先进生产力,又获得共富生产关
8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