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17

二、社会主义更高阶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作为一种全新历史现象,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知是逐步深入的,初始阶段往往
             受实践牵引,运用直观逻辑去解读所做的选择,即借鉴西方国家经验,采取市场方式解决
             生产力落后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人们开始思考为什么市场方式能够带来先进
             生产力,开始从规律层面深化关于市场经济的认识,进而创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更高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生产力动力机制的转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从
             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看起来是资源配置方式转变,实质是生产力动力机制转换。社
             会主义选择市场经济体现了生产力第一制动要素从 “物”到 “人”的转移,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
                  从人类文明史以来直至马克思生活的 19 世纪,物质生产领域基本是体力劳动发挥作
             用。体力以人本身为载体,受制于人体物质规定性,所拥有发展空间较小,很难成为社会
             生产力进步的标志。反而是劳动者所使用的劳动资料,由于不断凝聚历史经验,能够形成
             缓慢但稳定的发展形态,成为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基本尺度。正如马克思所说:“各种经济
             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
             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随着历史发展,
                                                                                         〔 15〕
             脑力劳动开始进入直接物质生产,并于 18 世纪后期和 19 世纪初诞生且迅速发展出蒸汽机
             技术。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资料这一历史性突破,将引起生产关系革命性变化,
             并终结人类史前史时期:一方面,大机器生产资料简化了对劳动技能要求,最大可能提供
             了人们平等劳动的条件;另一方面,大机器形成了可控的客体化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创造
             了按需分配的产品资源。问题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生产无政府状态,酿成了生产过
             剩危机。化解之道是建立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由此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把各尽
             所能、按需分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历史自行其道。资本主义没有在经济危机和阶级斗争双重冲击下退出历史舞台,而是
             跌跌撞撞地进入到 20 世纪。脑力劳动越来越多进入物质生产领域,生产资料技术更新趋
             于常态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意味着作为劳动者的人的要素代替了作为生产资料
             的物的要素,成为生产力发展机制中的第一动力。资本主义借助科技革命,提升了生产
             力,也运用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在内的法制体系,缓和了劳资关系矛盾。鉴于此,本来意在
             充分发挥生产资料作用的计划经济,体现不出运用竞争方式激励劳动者的作用,这是社会
             主义改革选择市场体制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者始终是推动社会生产力主要动力,而劳动资料不过是劳动能
             力的外化形态。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取决于劳动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劳动能力的进
             步依靠对劳动者物质利益激励。按劳分配作为激励劳动的分配方式,在市场体制中不断完
             善,最终形成了现代较为完整的体系。首先,以法制规范为前提的自由竞争,提供了劳动
             者自我设计、自由迁徙、自主择业的条件,解决了劳动者普遍动员问题;其次,以市场竞
             争呈现的资源配置机制,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为价值尺度,解决了劳动能力的衡量问
             题;最后,以持续竞争为特征的市场机制,使优劣分野具有暂时性,解决了劳动者持续挖
             潜问题。在此意义上,市场体制作为长效激励劳动模式,体现了规律性要求,成为人类推
             动自身发展的重要文明成果。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经济,顺应了这一客观趋势。
                  (二)更高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趋向共同富裕目标
                  6 ·  ·
                 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