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味着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资本主义发展水平———20 世纪下半叶,
资本主义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社会成员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中国共产
党建党一百周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灭了绝对贫困;当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旨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志着实现了
共同富裕,呈现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优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转变为更高阶段。当
前我们正处在向更高阶段迈进又尚未达到更高阶段的时期。
值得关注的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联系起来,意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承担迈进社会主义
〔 4〕
更高阶段的历史使命。这一表述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维定势中解
放出来,进一步确定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 “社会主义基本经
济制度” 的历史定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最新理论成果,不
〔 5〕
仅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
化。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在改革开
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
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
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我们坚持社会
〔 6〕
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
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
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无论判断中国社会主
〔 7〕
义 “不发达”还是 “不够格”,都说明中国人不必对照 “发达标准”或 “合格尺度”行
事,这为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可行性。
(一)生产力落后促进社会主义改革选择市场经济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蒸汽机技术出现,表明人类已经有条件获得足够物质产
品,具备实现按需分配的生产力基础;只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了生产过剩
局面,理想社会需要运用计划经济消除这一弊端。计划经济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他只
能通过阶级斗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于是,借助阶级斗争创建公有制条件,计划
经济遂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标志。
然而,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利用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同时也通过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了劳资关系;相比之下,在一段时间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
中国,却陷入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继而出现 “文革”之误,计划经济
跌进低效率泥沼。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计划经济弊端显现,严峻复杂的形势迫使启动
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
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
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
〔 8〕
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
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在一
〔 9〕
定意义上,邓小平重拾社会主义 “初心”,从最基本事实出发,指出了中国改革需要遵循
的方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