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10
强化 “民心工程”的意识,告诫全党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警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
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
〔 19〕
观体现唯物史观的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以确立党的根本宗旨为最高体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
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
〔 20〕
时就鲜明地留下了 “为人民”的答案。在为解放人民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把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概括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起思想和行为的圭臬。百年历史实
践中,围绕贯彻这个根本宗旨形成了丰富的话语,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等。组
织宗旨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具有根本意义,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根本宗旨上得到最高层面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为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就树立起群
众意识,党的二大提出 “走向群众”的主张,要求建成群众性的党。 在积累创建革命根
〔 21〕
据地实践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的经验基础上,党中央把群众路线
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树立起来。党的七大期间,毛泽东、刘少奇等党中央领导对党的群
众路线作出丰富的论述,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在路线上得到体现。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作
了修改党章的报告,对党全面执政的新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突出强调。改革
开放时期拨乱反正的一个重点就是恢复党的群众路线,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和党的群众路线
作为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东西,陈云提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中央反复强调,
脱离群众是党执政的最大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领导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重要观点,着
重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发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
统,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以时代新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以为人民谋福祉为价值取向。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坚持党性与
人民性相统一的思想逻辑在于党和人民利益的同质性。一个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的党决定着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党的事业、党的工作、党的成就,都以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为评判标准。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实
现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改变了一穷二白
的落后面貌,进行国家建设,推动社了会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坚持的都是为人民谋福祉的价值取
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党始终不渝的
追求目标,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求全党以问题为导向,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纾群众之所忧,鲜明地体现了以为人民谋
福祉为价值取向的人民观。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以依靠人民为获胜法宝。离开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将一事无
成,这是历史实践验证的真理。百年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这个真理确信不疑。毛泽
东曾把人民群众比作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敌人的 “铜墙铁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淮海
〔 22〕
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
的”, “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
〔 23〕
成”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把依靠人民作为法宝,成为其战无不胜的精神密码。
〔 24〕
伟大建党精神用 “不负人民”揭示内涵,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对中国共产党革
命精神的铸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