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115
命名为都市圈经济指标。在第三主成分上,因子载荷较高的评价指标分别为轨道交通里程
和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将其命名为都市圈规模指标。在第四主成分上,因子载荷较高的评
价指标是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 比重,故将其命名为都市圈产业结构指标。
由表 6 可知,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 44. 361%,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
18. 488%,第三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 10. 257%,第四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 9. 018%。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82. 123%,即用这四个主成分能解释原 13 个评价指标 82. 123%的方
差。因此,可用这四个主成分来测度 28 个都市圈的竞争力。
Y +
1
以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系数,构建一个综合评价函数:F = α 1 Y + α 2 2
Y ,代入数据可计算出全国 28 个都市圈竞争力的标准化分数。为便于比较,本
3
α 3 Y + α 4 4
文采用效用值法对数据进行无纲量处理,并用效用值表征都市圈竞争力的相对强弱。规定
效用值取值范围为 〔 0,100〕,即都市圈竞争力最强的地方效用值为 100,最弱的地方效
用值为 0。若用 X 表示第 i 个都市圈竞争力得分,X 表示都市圈竞争力得分的最大值,
i
imax
X 表示都市圈竞争力得分的最小值,则第 i 个都市圈竞争力 Y 的效用值可表示为:Yi =
i
imin
Xi - Ximin 100。
Ximax - Ximin
全国 28 个都市圈的竞争力效用值排序和分类如下表 7 所示。
表 7 全国 28 个都市圈效用值及其排序
地区 效用值 排序
发达型都市圈( 10 个)
广佛肇都市圈 100 1
苏锡常都市圈 71. 24 2
上海都市圈 69. 74 3
深莞惠都市圈 52. 50 4
京津冀都市圈 46. 79 5
厦漳泉都市圈 41. 36 6
宁波都市圈 40. 77 7
青岛都市圈 40. 45 8
杭州都市圈 37. 17 9
成都都市圈 35. 08 10
发展型都市圈( 13 个)
郑州都市圈 27. 71 11
南京都市圈 24. 36 12
长株潭都市圈 23. 92 13
哈尔滨都市圈 18. 34 14
大南昌都市圈 17. 96 15
武汉都市圈 16. 72 16
合肥都市圈 15. 49 17
济南都市圈 14. 69 18
太原都市圈 14. 67 19
乌鲁木齐都市圈 12. 59 20
重庆都市圈 11. 70 21
福州都市圈 10. 91 22
西安都市圈 9. 05 23
起步型都市圈( 5 个)
兰白都市圈 5. 01 24
1 · ·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