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110
( 1)
表 1 中国都市圈竞争力评价体系 X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变量标识 单位
中心城市人口规模 X1 万人
中心城市人口流动比 X2 .
中心城市影响力 中心城市人口占都市圈人口比重 X3 .
中心城市经济规模(中心城市 GDP) X4 亿元
都市圈总面积 X5 万平方公里
万元
竞争实力 经济水平 都市圈 GDP总量 X6 亿元
人均 GDP
X7
人均可支配收入 X8 万元
人均居民储蓄存款
X9
经济基础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 X10 万元
亿元
基本建设投资 X11 亿元
经济结构 第二产业产值占 GDP比重 X12 .
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比重
.
轨道交通里程 X13 公里
X14
高速公路里程 X15 公里
公路运客量 X16 万人
铁路运客量 X17 万人
交通设施 公路货运量 X18 万吨
万吨
铁路货运量
竞争基础 都市圈内城市间铁路交通联系均值 X19 .
X20
是否开通/在建城际地铁 X21 .
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量 X22 辆
人均铺装道路面积 X23 平方米
信息化水平 每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数 X24 户
户
每万人网络用户
环境保护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X25 平方米
X26
R&D员工人数 X27 万人
.
科技能力 R&D投资额占 GDP比重 X28 个
专利申请数
X29
专利拥有数
竞争潜力 每万人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人数 X30 个
个
X31
教育状况 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X32 万人
每万人公共图书藏书
册
X33
人均教育事业经费支出 X34 元
出口贸易总额 X35 亿元
开放程度 进口贸易总额 X36 亿元
竞争支撑 实际利用外资 X37 亿元
政府协作 是否建立常设协调机构 X38 . .
是否成立联席会议制度
X39
从逻辑关系来看,竞争实力和竞争基础直接影响都市圈竞争力。竞争潜力是都市圈竞
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都市圈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源泉。竞争支撑是
都市圈建设发展的外部依托。然而,都市圈竞争力的理论评价体系 X ,是根据都市圈竞争
( 1)
力的内涵,并参考国内外城市竞争力、都市圈竞争力评价体系后构建的,该指标体系集中体
现了研究者的认知偏好和专业背景,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还需要对遴选出来的指标
0 · ·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