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109

在早期关于都市圈的研究中,大都认为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城镇,以及与这个
             核心城镇具有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城镇与地区构成的圈层式结
             构。        随着都市圈的不断发展以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都市圈开始被认为是由中心城市
                 〔 4〕〔 5〕〔 6〕
             以及与中心城市具有高度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周边地区共同构成的一个功能互补、分工合
             作、经济联系密切、超越行政边界的地理单元。                                    虽然不同角度的都市圈定义有所不
                                                                〔 7〕〔 8〕〔 9〕
             同,但几乎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强大的中心城市、受中心城市辐射影响的外围区域、以
             及中心城市与外围区域之间的紧密关系。
                  十四五时期,中央明确提出要 “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然而, “都市圈”与
             “城市群”的内涵容易混淆。城市群作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是一个由宏观尺
             度的城市群、中观尺度的城市和微观尺度的城市中心区联动形成的多尺度空间集合体 ,
                                                                                                        〔 10〕
             是打破原来单中心的城市体系限制,跨越行政区划的城市边界,围绕功能性区域形成的新
             的现代城市体系 。在空间意义上,都市圈也属城市群范畴,是城市群的一种空间组织
                              〔 11〕
             形式 和典型形态 ,是城市群形成的前提条件 和城市群发展的必经阶段 。相较于
                                 〔 13〕
                                                                                               〔 15〕
                                                                 〔 14〕
                  〔 12〕
             城市群、经济带而言,都市圈面临的行政壁垒较小、市场的发育程度较高、内生发展动力
             较强。并且,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能够将马歇尔外部性 ( Marshallian Externalities)与雅各布
             斯外部性 ( Jocobs Externalities)内化于都市圈的时空演变过程中,使其共同发挥作用。
                                                                                                         〔 16〕
             结合 《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文献,可以将都市圈定义为,在
             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 1 小时通勤圈为基
             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都市圈竞争力是一个综合且相对的概念。首先,都市圈竞争力表现为一种资源的集聚
             能力,即以经济能力为核心,并涉及基础设施、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等多方面能力的集聚
             效应的竞争。其次,都市圈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有强才有弱,
             只有在都市圈中做横向比较才能辨别出谁更具有竞争力。在早期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
             中,学者们更强调其经济效益,看中的是一个城市相比于其他城市而言,所具有的创造财
             富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 后来,城市竞争力被具象化,更加关注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充
                                         〔 17〕
             足的就业机会、持续增加的收入、良好的基础设施等特点 。有学者进一步将城市竞争
                                                                           〔 18〕
             力的实质主体锁定为政府,认为城市竞争力是检验政府为居民提供更好生活条件的能力,
             是政府将负债转化为资本所付出的努力。 随着人们对城市竞争力认识的不断演化,学
                                                        〔 19〕〔 20〕
             者们更加关注社会环境、经济结构、价值观、政策条件等多维度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影
             响。          基于此,本文将都市圈竞争力定义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
                 〔 21〕〔 22〕〔 23〕
             影响下,一个都市圈相较于其他都市圈,所拥有的直接并持续创造财富、为居民提供福祉
             的能力和优势。

                 二、都市圈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和实证筛选

                  (一)都市圈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
                  结合都市圈竞争力的定义和相关文献,本文从竞争实力、竞争基础、竞争潜力、竞争
             支撑四个维度,挑选了 39 个指标作为理论预选,构成了都市圈竞争力的第一轮评价体系
             X (理论评价体系,如下表 1 所示)。“竞争实力”主要是指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影响力和
               ( 1)
             经济实力;“竞争基础”包括交通设施、信息化水平和环境保护;“竞争潜力”包括科技
             能力和教育状况;“竞争支撑”包括开放程度和政府协作。其中,“竞争实力”用于衡量
             都市圈直接创造财富的能力,“竞争基础”、“竞争潜力”和 “竞争支撑”用于衡量都市圈
             持久创造财富、为居民提供福祉的能力。
                  0 ·  ·
                 1  8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