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105

力量强大。但是,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制度非均衡状态下,旧制度必然会受到反对
             者和利益受损者的冲击,社会革命成为旧制度变迁的重要诱因。伴随着历史的演进,特别
             是到清末,家国关系的离析与裂变力量越发强大,而家庭则成为重要的社会变革因素。在
             近代中国,伴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现代文明的洗礼,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发生剧变,传
             统家庭家族制度被认为是国家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当时的革命者与思想家要以社会革命
             的形式推翻旧制度,在以自由、平等、独立为特征的社会革命中,家国同构必然首当其
             冲,走出家庭成为反对封建礼教和宗法的重要一步。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革命者和思想家提出废除传统家庭、反对家长制、以社会取代家

             庭、倡导新式家庭关系和小家庭等主张和变革措施,家国同构治理模式在社会革命冲击下
             不断被瓦解,家庭受到激烈的批判和冲击。在社会革命浪潮中传统国家统治走向终结,家
             庭与国家不再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家与国开始走向分野,家族制度受到冲击,家庭的神
             圣性与合理性逐步消弭、家国开始分离,家庭不再是政治伦理的母体和政治秩序的基
             石, 家户在国家治理的位序开始后移。
                 〔 13〕
                  家国同构是传统国家治理的核心,国家治理秩序是家户秩序的延伸,国家规范是家庭
             道德伦理的推广,它从秦汉延续到明清两千多年,有功也有过。在传统社会,缺乏理性的

             规则和规范的法律,统治者选择通过家户来控制个体和稳定社会,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治理
             模式,这也是传统国家能够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不仅缓和了阶级对
             立与矛盾,而且为国家的经济收入提供了制度保障,更给予了家户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了
             小农户的积极性、创造了中国灿烂的农业文明。但伴随着社会发展与转型,这种治理逻辑
             已经很难解决近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专制统治对家户的严密控制、礼教思想和宗法观念对
             个体的思想约束、重农抑商的政策等都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近代中国的衰
             败与落后,所以近代社会革命是从打破传统家国同构和家族制度开始,并且推翻传统国家
             的统治。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社会革命取得了胜利,传统家族制度逐渐走向衰败,但 “家
             国同构”的经济基础并未发生改变,这导致当时社会革命中的许多 “改造家庭”的措施
             并未真正落实,“家国同构”的理念仍被遗留下来,但上述改造家庭、革新家庭制度的改

             革和思想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集体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指出:“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
             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
             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
             样那样的方式出现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 可见,传统国家治理中的优秀传统和积淀
                                                            〔 14〕
             应该予以继承和发扬。在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中,传统国家治理体系已经被现代国家治理
             体系取代,但从传统社会 “遗留”下家户制却在制度变迁中一直 “顽强”延续着,成为

             现代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不能回避的因素。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2015 年开展的
             “深度中国调查”项目,对 16 个省 185 个村庄开展历史和现实状况调查,其中家户调查涉
             及 21 个省 168 位家户的历史调查 (涵盖家户生产生活各方面),同时整理翻译了满铁农村
             调查资料,这些调查 (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初期)说明中国仍然是以家户为治理单元的国
             家, 家户制不仅是 “历史的惯性” ,而且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织资源。新中国建
                 〔 15〕
                                                   〔 16〕
             立后,国家以公社制取代了家户制,家户的重要性降低,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
             国家对基层的集体化改造并不成功,公社并不能取代家户,改革开放后不得不放弃公社制
             向家户制妥协 ,家户重新成为经济单元和治理单元。这说明家户制才是中国发展的基
                            〔 17〕
                  0 ·  ·
                 1  4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