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103
立统治者在国家的权威,严格家庭秩序的管理。家长制的观念被渗透于个体成长的全过
程,绝对服从、忠孝一体等观念和伦理成为保障个体服从国家统治的基础。统治者倡导以
孝道,推崇家长制,以孝治天下,维系传统社会的稳定,通过培养对家长的孝逐步实现对
国家和统治者的忠,树立君王的权威,忠孝合一成为整个国家的价值观。第二,支持小农
经济发展。家户是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他们依靠自家劳动力自给自足,不仅满
足了家庭生产发展需求,而且供给着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转。但家户生产方式具有天然的脆
弱性和离散性 ,为了实现对小农社会的保护,统治者实施了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自由
〔 10〕
买卖、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等)和减轻赋税、劳役等休养生息政策,这种民本政策在
某种程度上给予家户相对宽松的生产生活环境,不仅发挥家户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小农
经济的活力、稳定百姓生活,而且将家户和国家密切联系起来,维护着家国同构的经济基
础。第三,为了保证人口繁衍与国家稳定,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鼓励百姓早婚早育、容许纳
妾,将传宗接代视作家户稳定的基础。第四,表彰、宣扬和睦家庭,对百姓进行道德教
化。传统国家的统治者将大家庭的聚居视作可贵、可赞的行为 ,进行各种物质和精神
〔 11〕
奖励,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家庭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秩序。第五,维护家庭的完整
性。统治者制定保护大家庭的政策,禁止别居异财,要求子女与父母合居,强化家户赡养
功能,保障大家庭的稳定性,进而维护传统社会秩序的稳定。
由此可见,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逻辑是家户关系与秩序的拓展和延伸,家户的行为规
则和观念体现在国家政策的方方面面,国与家在各方面实现着同构,形成一整套稳定、完
整的制度体系和道德规范。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理逻辑下,家与国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被紧密联结,家户成为国家统治的载体,国家成为家户建设和价
值追求的目标。
四、治理路径:家国共生与差序治理
(一)路径一:家国共生
在家国同构的治理逻辑下,治家犹如治国,治国犹如治家,二者相互依存,呈现共生
的治理路径。家户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理层面,国家治理是家户治理的延伸,在
道德层面,忠是孝的延续,家户活动与国家治理连接在一起,二者成为共同体,密不可
分。
传统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家国情怀的国家,家户是国家治理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家
户是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社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治国和治家在治理结构上是相通的,
国家治理拟家化。家国共生的治理路径主要表现为:第一,国与家呈现共生关系。国家治
理拟家化,家户治理拟国化,国是家的放大,家是国的缩小,国家治理秩序是家户关系与
秩序拓展与延伸,治理家庭的方法和模式被用来治理国家,家户与国家连为一体,国与家
在各方面实现共治,二者共存共荣。第二,在传统国家治理中,国与家通过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等被紧密相连。编户齐民将国与家链接起来,国家采取无为而治,而家户则承
担起生产生活所需的社会功能, 家户承担着公域与私域的诸多功能 (如教育、养老、救
〔 11〕
济等),这是中国传统社会与西方社会的重要区别。第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治理逻辑链条。家户是治理中连接 “身”与 “国”的重要中间环节,
家户是国家治理的前提,家之不齐,“身”“国”将脱离治理的轨道。从秦汉开始,统治
者通过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确立家户制,增强中央的控制力,从普通家户中汲取大量徭役
0 ·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