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102

种近距离形成 “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 ,国家以家庭的规则和方法治理国家,以家本位
                                                       〔 9〕
             教化民众,二者关系密切且共生共存。正所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链接
             个体与国家的重要逻辑链条,治家与治国是统一的。家户作为社会的生产生活单位,在传
             统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所谓 “祖宗之法不变”,传统国家治理一直遵循
             着 “家天下 (家国同构)”的路径不断延续、深化,也是传统社会稳固的重要基础。
                  同质同构的治理机制在制度层面的重要载体是以编户齐民为特征的户籍制度。从制度
             变迁角度看,新的制度安排只有在潜在利润大于成本的时候才会被做出,这是制度变迁的

             条件。统治者推行并确立 “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本质是为了获得更多 “利润”———长
             治久安和社会稳定,但该制度客观上形塑的家户制在我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编户齐民是传统国家的重要制度,是国家管理、控制平民的一种模式。编户是指将百
             姓都纳入政府户籍管理中来,齐民是指百姓的身份等齐,即百姓按照统一的名次登记注
             册。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秦代,秦朝之前采取的是名籍制度 (以丁为户)。秦始皇统一中
             国后,为了更好地获取赋税,开始编制户口,整个国家所有百姓都成为同一的 “编户齐
             民”,形成了统一的户籍,这是我国户籍制度的最初形态。家户既是主要的生产单位,又
             成为国家户籍管理的基础性单位,中国由此形成家户制的传统。到了两汉时期,统治者对

             “编户齐民”进一步加强,以编户齐民的法律形式对百姓实施控制,之后的唐、宋、元、
             明、清基本都延续了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国家通过 “编户齐民”对人口实施控制,维
             持社会安定,保障赋税和徭役,家户不仅是生产生活单元,而且是国家的治理单元,家户
             治理状况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稳定。
                  家户之于个体、国家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个人的出生、成长、教育、娱乐、劳
             动工作乃至死亡都依赖于家户,家户是个体生育、生产、消费、生活以及休闲的基本单
             位,平民百姓几乎所有活动都是围绕家户进行,家户是中国传统社会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重
             要载体。另一方面,家户是传统国家户籍登记的基本单位,不仅是承担徭役赋税的基本单
             元,而且是国家治理的对象,家户与户籍、赋税、兵役等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传统

             国家治理的根基。可以说,没有家户制,就没有中国传统社会发达繁荣的农业文明。

                 三、治理载体:以家户为本

                  在传统社会,家户不仅是承担生产、教育等功能的社会单元,而且成为国家的重要治
             理单元。家户是家国同构治理模式的重要基点,它将经济、社会与政治联结在一起并在历
             史变迁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为了实现对家户的保护和整合,国家依家而治,即根据家户的
             形态和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在制度体系和意识形态上以 “家”为基础,继而形成自上而

             下的纵向治理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家户是最重要的载体和关键点,传统国家治理的逻辑和
             规范皆是围绕家户开展的。在传统社会,国家是以家户为基础的国家,统治者之所以如此
             “依赖”家户,在各种政策制定和实施中不断维护和巩固家户,国家的道德、政治、文
             化、经济等均倡导家本位,其根源在于在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下国家的收益是 “持续递
             增”或者稳定的,统治者能够获得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国家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会产生对某种路径的依赖,并形成惯性,让某种制度长期处
             于锁定状态。在传统国家治理的过程中,统治者对 “家国同构”的 “依赖”使治理逻辑
             一直处于 “锁定状态”———以家户为核心,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稳定的意识形态和制度
             体系。第一,倡导以孝为中心的伦理道德,通过意识形态确立家庭内部家长的权威进而树
                                                                                                      0 ·  ·
                                                                                                     1  1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