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108
党 政 研 究 2021 6
中国都市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实际测度
吴金群 巫诺雅
〔摘要〕根据都市圈竞争力的核心概念,遴选出 39 个评价指标。通过运用隶属度分析、
相关分析和鉴别力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理论遴选的评价指标进行实证筛选和检验,构建出由竞
争实力、竞争基础、竞争潜力、竞争支撑等四个维度 13 个指标组成的中国都市圈竞争力评价
体系。结合各地区统计年鉴和政府公报的数据,运用 SPSS软件对我国 28 个都市圈的竞争力进
行了实际测度、排序和分类。
〔关键词〕都市圈;竞争力;评价体系;实际测度;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D299.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8048 - ( 2021)05 -0107 -11
伴随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批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
为中心的都市圈正在加速形成,并逐步取代单个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平
台和重要载体。 为客观全面地评价我国都市圈的竞争力现状,进一步推动都市圈的长期
〔 1〕
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科学遴选指标,构建都市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进行实际测度。这
既是一个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探索,又是一项旨在发现问题并求索未来的实践尝试。
一、都市圈和都市圈竞争力的内涵
“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陆续编制并实施了 19 个城市群发展规划。但是,部分
城市群因缺乏都市圈建设这一重要发展阶段,出现了 “空心化”问题,无法有效发挥城
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鉴于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
〔 2〕
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国家发改委于 2019 年 2 月发布了 《关于培
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开始大力推动我国都市圈发展。因城市集聚和扩散而
产生的都市圈竞争力,是单个城市无法比拟的,比如:利用都市圈的发展淡化行政区划,
从区域角度强化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形成市场的高度一体化;协调城镇之间的发展关系,
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和投资环境,促进区
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 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我国大都市区行政区划改革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18BGL204)
〔作者简介〕吴金群,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巫诺雅 (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 杭州 310058。
1 0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