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82

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
             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了第二次飞跃,最终形成了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18〕
             体系,引领中国完成 “富起来”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
             来的伟大飞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党的理论创新的主
             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
             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最新成果,将引领中国 “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深刻改变人类现代化的格局,前所未
             有地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前所未有地展现马克思主义改造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
             量。
                  最后,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的时代性。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反
             映时代的本质诉求,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时代最灿烂的精神之花。恩格斯有过深刻的阐
             述:“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
             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
             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共产
                                                                                                 〔 19〕
             党宣言》开篇就分析时代的特点,由此宣告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列宁对帝国主义时
             代的深刻分析,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基本理论前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
             命,必须深入解析中国社会发展与所处时代具有的属性和潮流的内在关联。中国为什么不
             走西式的现代化道路、为什么要走俄国人的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的高度予以了深刻
             的阐释。
                  毛泽东正是基于时代的分析非常精彩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因
             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
             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中国革命处于 “新的世界革命”的时代,“这是自有
             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大变化” 。近代以来已经落伍的中华民族,要改变
                                                             〔 20〕
             面貌争取走在世界的前列,没有这样时代洞悉基础上的理论建构是根本不可能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进程与时代的进程相契合。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邓小平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把握了时代的变化,科学作出 “和平发展”时代到来的重大
             判断,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正如邓小平所说:“这个判断,
             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是我们能够安安心心地搞建设,把我们的重点转到建设上
             来。没有这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怎么还能安心地搞建设?更不可能搞全面改革,也
             不能确定我们建军的原则和方向” 。即为一系列的理论建构和创新提供了基本前提。
                                                 〔 21〕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点,而其创新又展现极为突出的时代
             属性,即使是在和平发展大时代的判断以后,阶段性时代特征的脉动也充分融入到理论的
             建构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紧密关联着苏
             东剧变的深刻教训,关联着无产阶级执政党如何保持自身先进性,如何应对新的时代挑战
             的空前考验。科学发展观认识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直面的是
             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复杂关系,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避免同一
             阶段上诸多国家和社会普遍出现的严重问题和尖锐矛盾,从而创造出发展的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时代进程更加同频共振,新时代、
             新阶段的重要定位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基本依据。首先是新时代的宏观定位,习近平指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
                                                                                                    〔 22〕
                                                                                                       1 ·  ·
                                                                                                      8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