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13
共同体,把国内的所有因素、所有力量都纳入共同体建构之中,实现全体国民的同呼吸、
共命运。其次,与国际社会中的一切积极力量开展广泛的合作,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主张,克服资本主义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消极因素,朝着全球人
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方向前进。当然,首要的任务还是要将我们自己的国家建构成命运共
同体。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多样化、多元化的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甚至冲突,但
国家治理并不能止步于控制这些矛盾和冲突上,也不应仅仅满足于一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
繁荣,而是要将这种稳定和繁荣建立在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从而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繁
荣具有可持续性。在这一点上,中国社会的反贫困斗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
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
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
势” 。这是国家治理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中心任务,而 “一带一路”正是这一经济发展模
〔 14〕
式的通道,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支柱。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生活的世界充
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
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
岛。” 风险社会的全球性意味着整个人类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或者
〔 15〕
说,风险社会使整个人类成为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客观性的压力,任何一个组织、任何
一个国家,都无法封闭自我而独立地在这种风险社会中生存下去,更不用说能够有效地应
对风险社会中的诸多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危机事件。
在国际社会中,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是把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宣称为 “普世价值”的,
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灌输到发展中国家,为了推行那些价值观,不惜采用颠覆发
展中国家政权等手段。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出,西方国家在几个世纪中一直
推荐的所谓 “普世价值”逊色了。真正具有普世意义的,不是西方国家所推荐的那些东
西,反而恰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主张表明:在
当今 “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中国并不想取代西方霸权国家而夺取世界治理的主导权,
而是要求建立起不同于世界治理模式的全球治理,希望与所有国家一道平等地开展全球治
理。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全球治理的基本价值,也应当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
面,是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对于我国来说,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前国家治理的根本目的而言,也是大国责任和
担当的体现,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参与甚至主导全球治理的必然选择。事实上,国
家治理也只有拥有了这一根本目的,并围绕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重心展开,才能获
得话语权,即打破西方话语近代以来在国际事务上的主导权。当然,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在
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
摇,因为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可以称为中国参与全球
治理的底气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在全球化的时代,依据霸权的、单边主义的世界治理已经成了国际秩
序的破坏因素,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受到传统的竞争文化的支配,出于维护那种已经
过时了的霸权的需要,时时处处在全球各地制造动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置障碍。
也许它们希望像以往一样通过这种行为去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实际上,它们在这样做
的时候,所生产出的风险必然会反噬自身,而且已经有许多例证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对
2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