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105
怀:领导者关心下属的个人需求,支持下属的自我实现。
〔 24〕
2. 在公共领域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变革型领导力在公共领域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时代发展的变革需
要,当下各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出现更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变革型领导力强调远见、
创造力与变革精神,更加适合动荡的世界,有助于公共领导者面对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问
题和新挑战;二是通过组织的愿景规划与沟通,变革型领导力激励下属共同努力、创新问
题解决方式,有助于提高对复杂多样的公共问题的应对速度和解决效率;三是变革型领导
力对道德价值的强调,符合人民群众对公共部门领导者的形象期待。
变革型领导力在公共领域的局限性在于,侧重组织绩效的变革型领导力没有体现出足
够的 “公共性”,无法完全满足公共领域的领导力需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变
革型领导力所倡导的个人道德规范,没有上升到公共利益层面的高度。有学者指出,即使
变革型领导者在组织价值观上与下属达成了共识,但当在公共领域这样更广泛的层面进行
评判时,其道德共识未必合理。 这是因为变革型领导者的道德行为是一种 “关怀伦理”
〔 25〕
而非 “正义伦理”,前者是基于对他人的关注及满足他人需求而产生的行为,后者才是将
个人与组织情境相分离,根据法律要求或社会价值观而采取的行为。第二,变革型领导力
的行为层面局限于组织内部,并未涵盖社会服务层面的内容。变革型领导者鼓励下属主动
思考和创新变革,在组织内部展现出企业家精神,但公共领域中的问题具有多元主体的复
杂性,需要领导者意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使命,具备为公众服务的利他主义意识和协
作能力,而变革型领导力的四个维度并未体现出与公共服务相关的特征。第三,变革型领
导者存在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风险。变革型领导力强调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与作为,对于那
些特别自信的,尤其是带有傲慢作风的领导者来说,容易表现得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其影
响力会走偏为 “疯狂的支配” ,这对于决策和运作方式具有一定强制性和垄断性的公共
〔 26〕
部门来说,不仅会影响管理实效,甚至还有带领组织误入歧途的风险。
(二)伦理型领导力
涉及公共领域领导者的道德丑闻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加上变革型领导力在公共领域
的局限性,让人们认识到公共领导力需要进一步重视公共层面的伦理道德。而且对比私人
部门,公共领域的领导者更需具备利他主义精神,关注公共利益,行事更为透明公开和负
责任,要具备更高层次的伦理道德水平。 我国也是一向重视领导干部的伦理道德建设。
〔 27〕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须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
德自重。” 强调伦理型领导力是防治腐败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公共领导者实现为人民服
〔 28〕
务、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公共价值,也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综上,公共
领导力的框架中需补充伦理型领导力的构成维度。
1. 构成要素
影响最广的伦理型领导力定义来自 Brown 等人的研究,他们指出伦理型领导力是通过
领导者的个人行动和人际管理来示范什么是正当的行为,并通过双向沟通和决策制定强化
这种行为。 考虑到情境对领导力适用性的重要影响,在伦理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上,本
〔 29〕
文引入 Eisenbeiss 基于东西方文化背景共性所提出的四个方面:一是人道取向,指领导者
尊重他人,充分承认他人的合法权利、具有同情心和关心民众福祉,在行动上强调领导者
具有利他主义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二是公正取向,指领导者所作出的各项决定是公正和公
平的,尊重多样性与差异化,杜绝偏见与歧视;三是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取向,指领导者对
目标怀有长远看法,关注社会、公共环境与后代发展的需求与利益;四是适度取向,指领
导者具有节制、谦逊和平衡的风格与行为方式,防止领导者由于过于高估自我能力而走向
0 · ·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