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12

高度。比如,“毛泽东思想照亮了我们党胜利前进的道路”。 再如,“没有用毛泽东思想
                                                                            〔 49〕
             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 50〕
                  改革开放时期,七一社论以现代化建设为核心塑造建党记忆。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
             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考虑到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伤害,
                                                           〔 51〕
             中共亟须重新阐释合法性。党的创建作为合法性的原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借助
             阐释建党的机会,查摆问题,重塑集体记忆成为中共面临的重要课题。1978 年,在建党
             57 周年之际,为了将党内政治生活拉回正轨,中央决定公开发表毛泽东 1962 年 《在扩大
             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之所以公开发表这篇讲话,原因在于其主旨聚焦民主集中制。
             同年发表的七一社论将民主集中制上升到世界观问题并强调:“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
             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1979 年的七一社论再次强
                                                                             〔 52〕
             调民主集中制,认为 “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领导。”
                                                                                                         〔 53〕
             可见,七一社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拨乱反正提供了助力。思想解放以后,中共进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最大拦路虎被消灭。此后,追赶世界发展的步伐,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成为中共的紧迫任务。因此,“建设”“改革”逐渐成为 “七一社论”的高频词汇。延续
             关于建党的集体记忆并非一蹴而就的,并且在延续集体记忆的同时,还要加入新时代的目
             标与任务。换言之,建党记忆要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得以实现。改革开放导致社会环境
             变化,反映到七一社论中就是现代化话语范式取代了革命话语范式。与此同时,关于建党
             的集体记忆也得以重塑。将建党的目的与任务扩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可以说明这一
             点。本质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具有简单内涵的建党活动,其内涵得到扩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七一社论以初心与使命的形式强化建党记忆。随
             着时间流逝,亲历建党的见证者越来越少。在见证者缺失的情况下,强调建党的集体记忆
             具有现实紧迫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需要不断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党的十八大以
             来,七一社论以初心与使命的形式,不断凝练建党记忆。除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需要从历史使命中汲取力量之外,党的自身建设与党内政治生态状况是 “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政治议题提出的政治主体条件。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出现的不良倾向,
                                                      〔 54〕
             历史会提供相应的化解之道。中共通过强调初心与使命,实现 “在不忘本来中开辟未
             来” 的目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七一社论中对 “使命” “精
                 〔 55〕
             神”的关注越来越多,而新时代中共恰恰是将使命与精神的原点追踪到了建党时期。对红
             船精神、建党精神的集中阐述,就是明证。从政治话语的大境况中,中共致力于挖掘建党
             记忆中的执政资源。
                  (二)七一社论塑造建党集体记忆的逻辑演进
                  七一社论既是政治性社论,也是历史性社论。从七一社论的整体上看,基本上遵循着
             “历史艰难———成就辉煌———实现奋斗目标”的叙事逻辑。总体而言,这一逻辑对应 “历
             史———现实———未来”三个渐次演进的向度。历史唤起共情,现实凝聚共识,未来激励共
             进。在这三个过程中,次第实现了情感认同、实践认同和目标认同。就单篇七一社论而
             言,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三个部分展开的。
                  阐述历史艰难,实现情感认同。过去不是被保留下来的,而是在现在的基础上被重新
             建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中共的有效政治动员中,忆苦思甜的诉苦运动就是利用
             历史因素,引起共情的典范。历史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正如习近平所说,历
             史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在七一社论中,中共对自身历史的勾画从两个层面展开:一
                                         〔 56〕
             是中共诞生在中国近代屈辱落后的环境中;二是中共经过自身的革命探索,改变了近代中
             国的落后面貌。在这两个层面的共同作用下,七一社论建构起中共敢于斗争、坚韧不拔的
                                                                                                       1 ·  ·
                                                                                                      1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