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11

“史册”隐喻等几种。 从七一社论的内容看,这些隐喻同样有所体现。作为政治性论断,
                                    〔 42〕
             七一社论在创新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既要保持政论的严肃性,又要保证唤起人民的共
             情。但尽管如此,七一社论在政治隐喻的基础上,还是实现了多元化话语转变。这种转变
             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七一社论的话语风格更加多样,政治修辞的选择更加铿锵有力;
             另一方面关于精神、使命的话语叙述更加密集,呼吁性更强。
                  还需说明的是,多元话语对建党记忆的描述从未偏离中共艰苦奋斗的主轴。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以 “初心”“使命”为形式的话语塑造对建党记忆进行着时刻
             强调。而这种方式正是全体人民对中共建党历程的一次集体遥观,使读者沉浸在党的奋斗
             目标之中。这种隐性的方式,不再是历史事实的平铺直叙,而是将历史进程融入现实目标
             中,更加具有起伏波澜。

                 三、七一社论塑造建党记忆的过程与逻辑

                  任何社会秩序下的参与者必须具有一个共同记忆。 显然,七一社论展现了中共对集
                                                                      〔 43〕
             体记忆的塑造过程。换言之,七一社论是中共关于建党记忆的集体言说,意味着传承赓续
             的历史观。随着时间的流动,参与创建党的干部不断离世。依常识而言,缺少见证者的集
             体记忆必将式微。然而,任一政治组织都必须在历史的延续中向前发展。因此,不断加
             深、塑造中共关于建党的集体记忆成为必然选择。结合不同时代的现实任务与社会特点,
             中共通过不断强调建党意义,延续历史记忆。
                  (一)七一社论传递建党记忆的过程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有些政治记忆一如既往,也有些政治记忆被不断重构
             再造。在变与不变中,体现了中共的坚持与创新。无论是继承还是重塑,目的都在于更好
             地为现实政治服务。
                  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时期,七一社论注重通过党的角色转变塑造建党记忆。中共最大
             的转变莫过于从过去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
             的党。阐释角色变化有两种方式:一是破旧立新、改头换面;二是接续演化。毋庸置疑,
             中共在叙述身份转变中,选择了第二种方式。换言之,中共在革命党的基础上建构执政党
             的形象。因此,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开展,七一社论告诫全党:“中国革命也表现
             了稳定的上升”。 革命无疑是从建党承袭而来。到了 1961 年,七一社论指出:“(中共)
                               〔 44〕
             由一个在反动政权迫害下的革命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在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中执政的
             党。” 可见,政党角色转变是中共接续历史记忆的重要内容。政党角色转变对中共的组
                   〔 45〕
             织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全面领导各地区、各行业的良序运转,为着在胜利以后及时地整理和巩固自己的队
             伍 ,整顿党的作风被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新一轮整党整风运动开展起来。这
                〔 46〕
             些做法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七一社论中。比如 1952 年七一社论就指出:“整顿党和建设党的
             任务,就是要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提高党员的质量,增强党的战斗力。” 对党组织和
                                                                                            〔 47〕
             党员的要求此后一直是七一社论强调的重点。当然,作为政治社论,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文化大革命时期,七一社论聚焦路线斗争的复杂历史,以此塑造建党记忆。文化大革
             命期间,七一社论逐渐成为纪念建党的约定俗成。受历史局限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
             所形成的七一社论带有浓厚的个人崇拜色彩,留下了 “左”的历史痕迹。 比如,在这一
                                                                                          〔 48〕
             时期所产生的七一社论中, “毛主席”一词出现了 240 次,仅低于 “革命”和 “无产阶
             级”。但就塑造集体记忆而言,对毛泽东个人的突出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记忆的符码与标记,
             成为刻写建党记忆的重要内容。此外,这一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强调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0 ·  ·
                 1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