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69

种实验设计的思路,同时也可以说是一种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践方法。其
             应用的前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尝试突破国内实验政治学的局限
                  在大量关于实验政治学的文献中,都反复论证了实验政治学和实验研究方法对中国政
             治学发展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政治学实验确实难以开展。所以,本研究探讨
             性地提出这种创新的准实验研究设计理念,以期降低开展实验的难度,并进一步举例探讨
             以这种理论检验型的准实验对因果机制进行验证的可能性。
                  当然,从方法论的层面上,这种准实验的研究目前仅处于概念设计阶段,各项细节尚
             处于不断开发之中。同时,政治学实验方法本身存在的一些争议,依然需要在将来的研究
             中不断尝试新的解决方法。比如政治学实验的伦理问题,在本研究提出的实验设计中,是
             通过强调实验的 “有益性”和 “可行性”的方式,尝试对经典的实验设计进行完善。比
             如在电商扶贫的设计案例中,我们会重点强调研究者首先是一名扶贫工作者,其次才是一
             名实验者。扶贫工作的优先级别高于实验,以此尽量强化对受试对象有益的干预,避免对
             受试对象产生伤害。
                  更加理想的状况,是能够由诸如机构审查委员会一类的机构进行合规评估,帮助研究
             者审查政治学实验是否能够实施,并统一规范实验的规则和限制。但目前这样的机构在国
             内并不是标准配置,当且仅当国内存在足够多的学者采用实验研究法,形成规模之后,才
             有可能出现。因此,本研究认为,国内实验政治学的发展更需要降低难度,优先实现数量
             的堆积,而并非在发展的初期就过分强调严格的方法论和操作的规范。
                  2. 规范的准实验设计能够为试点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方法论层面的支持
                  政策试点机制是一种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的治理机制。长久以来,该机制对中国的经
             济发展、政策创新以及制度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有学者认为,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政
             策创新机制,是中国不断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与此同时,试点机制也是
                                                                         〔 28〕
             一项争议颇多的热点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的层面研究了试点机制的局限与不足。总体而
             言,试点机制有强烈的实验性质,但是并不等同于实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尚处于不断开
             发改良中的政策工具。
                  关于试点机制的争议,主要包括 (但不限于)下几点:一是试点中 “试”的成分不
             足。有研究表明,超过 75%的试点是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发起的。 而基层的执行者,
                                                                                      〔 29〕
             也将试点视为一种重要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试点成为了一种 “试对” 。因为地方有
                                                                                          〔 30〕
             可能为了凸显政绩,不计代价的 “强迫”试点成功,使得试点失去代表性和可复制性 。
                                                                                                        〔 31〕
             二是试点中的 “试”缺乏理论的指导和系统的记录。在一些试点的运作过程中,容易观
             测到大量的人为干预和创新尝试,但是这些干预和尝试不见得具备足够的计划性,缺乏预
             案的临时调整也很常见。究竟是哪项因素导致了试点的成功或失败,只能通过事后反过来
             总结研究,很多宝贵的经验就这样损失了。三是以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盲目照搬试点,而
             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这种情况不一定是人们通常认为的 “懒政”造成的。有时候也有
             可能是因为当地想要尝试的创新,缺乏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没有理论依据的尝试不容易
             从 “程序上”获得决策者的认可,只能转而变为 “人与人”的博弈。
                  本研究提出的这种理论检验型准实验,为进一步优化试点机制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
             路。即:以实验设计的模式,为试点项目进行前期规划,避免试点项目形式化的、千篇一
             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在试点项目的前期规划中,充分将各类 “变
             数”和 “可能的试错”考虑在实验的计划中,像实验一样,形成动态的实时反馈。试点
             项目本身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宏观层面而言,其最大价值在于收集经验,无论成功

                                                                                                       7 ·  ·
                                                                                                      7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