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68
实验者首先是一名真实扶贫工作者,其次才是一名以政治学实验方法研究扶贫的实验者。
4. 关键变量的控制及测量
如举例 1 和举例 2 所示,相比观察研究所取得的样板数据,研究者输入的干预可以容
易地实现精确的量化。比如在举例 2 中,开展实验的明细资金账目,就可以以成本核算的
方式实现量化。量化变量的形式不局限于成本和价格,还可以考虑用时间、面积、人数等
多个维度的量化指标进行衡量。
此外,相比非实验的研究方法,这种准实验的研究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实时
的反馈。以此能够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向和路径。类比如商业谈判,当首次提出的条件被否
决时,通常依然有机会,提出其他的替代方案。或者有时也会从对方获得反馈意见。如此
反复,直到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在这种实时反馈的研究情景下,研究者所得到的材料,就
不仅是一份简单的 “是否达成一致”的结论。而是让研究者有机会具体分析,某个关键
性的条款是否真的起了作用,还是哪些条件堆积在一起共同起到了作用。从而抓住问题的
核心,或至少排除一部分干扰变量。
5. 实验对象的选择:控制范围内的受试对象
如上文所述,这种准实验设计中最重要的变量,是研究者团队对系统施加的干预。个
人或者小团队对系统施加的干预精确可控,但是干预作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有时可
能确实太小,以至于无法观测到因变量的明显变化。以上特性决定了这种准实验研究方法
更适合于研究某个非常具体的领域。换而言之就是一个 “足够小的系统”,让自变量对因
变量的影响足够显著,从而能够观测和论证。
理论上,对于宏观的大型课题,这种准实验设计也有应用的前景。但是这要求研究者
或研究团队有能力调动足够的资源,并且能够承担足够的责任。在这个层面上,中国的试
点政策,与这里所探讨的理论验证型准实验有一定的可比性。
举例 3:以政策试点的推广为研究对象,验证政策变迁的原因
( 1)从其他研究中,分析某个政策试点,以及其所属的政策子系统。研究触发政策
变迁的自变量 ABCD。
( 2)观测一个准备推广上述试点政策的地区。在该地区中,自变量 A、B、D 都已经
能够明显观测到,但是自变量 C 尚未出现。
( 3)参与到该政策子系统中,尝试推动事件的发展,促成自变量 C 的出现。
( 4)如果观测到政策变迁,可以为自变量组 ABCD 与因变量 X 的因果关系提供强有
力的验证。如果未能观测到政策变迁,则考虑进一步探讨变量 C 的量变是否足够,或其他
潜在的因果关系。
五、该理论检验型准实验的应用前景
这种理论检验型准实验的设计,始终围绕着实践和实际参与来进行。实践是人类认知
世界、改变世界的重要手段。这种准实验设计的根本依据,来源于毛泽东同志的 《实践
论》。在文中他提到:“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
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
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
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
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 27〕
不难看出,在 《实践论》中,明显包含了将 “实践”作为一种 “具体可行的研究方
法”用以探索真理、求证真理的深层含义。本研究探讨的这种理论检验型的准实验,是一
6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