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67
多研究本身就有创造价值的潜力。比如研究扶贫,我们可以选择分析报告,也可以选择寻
找一户真实存在的贫困户,协助他开设网店销售农产品。在创造价值的同时,收集到第一
手的研究材料。
举例 2:研究农户电商扶贫的影响与效果
( 1)从其他研究中,获得初步假设:教育程度、网络使用经验、主要经济来源、农
村电商认知、电商扶贫收入效应认知、亲戚朋友电商扶贫参与意愿、政府电商扶贫相关工
作、电商服务站相关工作、电商扶贫服务体系、特色农产品规模对农户电商扶贫参与意愿
等因素 对农户参与电商扶贫有正向影响。
〔 25〕
( 2)寻找一户或几户贫困户作为研究对象,以上述框架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哪些
条件已经具备,哪些条件尚未具备。制定计划后,亲身参与,协助该农户参与电商扶贫,
搭建网店,销售产品。采用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两户差异较大的农户)或单独样
本前测后测设计 (同一户农户,受试前后状况作对比),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准实验研究。
( 3)研究发现 (假设举例),“亲戚朋友电商扶贫参与意愿”和 “政府电商扶贫相关
工作”两个变量,比其他变量更加显著。农户创新意愿较低,但是照搬亲戚朋友成功经验
的意愿很高。只要周边存在电商致富的案例,受试农户有很高意愿模仿。网络使用、教育
程度等因素,并不会形成显著的阻碍。
按照举例 2 的逻辑,一部分采用参与式观察法的研究,也有转换为准实验研究的可能
性。对于参与式观察而言,即使存在 “积极的参与式观察者”与 “隐蔽的参与式观察者”
的区分,参与式观察的重点依然在于 “观察”而并非干预。在非必要的情况下,研究者
尽量不会对环境进行扰动和干预。因此,在很多采用了参与式观察的研究中,研究者都倾
向于采用隐蔽性参与式观察法,避免公开自己的身份。
但事实上无论如何隐蔽身份,只要存在交流互动,研究者就无可避免地会对观察对象
施加干预和影响。假设某个企业的日常工作中,突然 “空降”了一位 “顾问”,这个人每
天的工作就是在各个生产部门走来走去,问这问那,时不时还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一个星
期之内,大概所有的同事都会开始议论这个 “神秘人”究竟是来做什么的。因此,参与
式观察其实很难做到理想的 “完全观察者”,而是一种混合的角色 “ Mixed Participa
tion” 。因此,本研究认为,与其模棱两可地将 “研究者本人的介入”作为干扰变量排
〔 26〕
除,不如把这些干预作为变量,统筹起来成为研究的一部分。
3. 实验的目的设置:原则上仅用于检验理论或重复实验
准实验研究设计并不能取代实验研究。针对某项研究课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
果能够严谨地开展标准的政治学实验固然是最好的。但是由于政治学实验的种种局限,很
多课题通常不能完全满足严谨的实验研究条件。仅仅用观察研究,又不足以得出令人满意
的结论。这时就可以考虑采用这种理论检验型的准实验研究,在观察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进一步为理论提供强有力的确证。
此外,在这种准实验设计中最重要的自变量,是研究者对系统主动输入的干预。区别
于实验室实验,这种准实验研究是在真实世界中开展的。换而言之,实验的边界条件完全
等同于真实世界,任何一项干预,都可能对真实世界产生永久性的影响。因此,从学术伦
理的角度,也有必要对研究目的进行适当的控制。故这种准实验研究的研究目的,原则上
仅设定为检验理论或重复实验,而不适合用于探索某种未知的可能性。
进而言之,这种准实验设计需要尽可能地减少 “实验性质很强”的干预。尽量把
“既有的干预”进行有序化和系统化的处理,作为实验研究的素材使用。比如举例 2 中的
实验,应该将扶贫 (即实验)视为一项既定计划。扶贫本身的优先级高于实验。此时的
5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