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党政研究》2021年第2期
P. 55

已经成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关注重点。1996 年 9 月,中央组织部下发了 《关于加强街道党
             的建设工作的意见》;200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00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进一步转发了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随着中央和地方这一系列文件的下
             发,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全面拉开了转型发展的序幕。
                  城市党建的工作重点从单位党建向社区党建的转变,意味着党的组织建设开始经历重
             要转型。与传统的职域党建不同,社区党建不再是以职业组织为范围的党建,而是以社区
             这一地域和物理空间为范围的党建。换言之,社区党建不按生产单位为单元建党,而是按
             居住地域为单元建党。这一模式,从党的基层组织覆盖的角度,可以称为区域建党,从党
             的工作机制创新和发展的角度,可以称为区域党建。值得指出的是,区域党建的内涵与当
             前城市党建工作中 “区域化党建”的概念不同。 区域党建是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区域
                                                               〔 17〕
             为单元,社区党建和楼宇党建都是区域党建的表现形式;而 “区域化党建”是指不同单
             位、不同类型党组织进行党建联建、互联互动、共建共享的具体工作机制。
                  新世纪以后,社区党建逐渐成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前沿和重点,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
             原因。第一,从加强城市治理的方面来说,尽管社区不是城市功能分区中的唯一形态 ,
                                                                                                        〔 18〕
             但社区确实是城市功能分区中与传统单位 (公有制组织)联结最少的区域。因此,社区
             是城市治理转型的前沿阵地,它拥有的治理资源最少,出现的治理难题最多,它整体上经
             历着城市管理、基层治理和社会参与体系的调整和重构。第二,从党建工作本身来说,社
             区党建也是城市基层党建布局的前沿和重点。一方面,作为民主集中制政党,中国共产党
             的组织体系具有典型的同心圆结构,无论是从中央、省市、区县、街道再到社区,还是从
             党委、党工委、党总支再到党支部,随着党组织管理臂距的延伸 ,越是到组织体系的基
                                                                                 〔 19〕
             层,就越容易出现基层组织虚化、弱化和边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治理经历了
             从单位制向街居制的转型,党建工作也要经历从单位党建向 “单位 + 区域”党建的转型。
             与传统的单位党建不同,区域党建需要在缺少单位组织支撑的条件下,探索一种在地理空
             间和物理空间基础上的新的党建模式。
                                                     〔 20〕
                  社区党建正是基层党建和区域治理两个方面重点的叠加,它既需要在微观上解决基层
             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的实际问题,也需要在宏观上探索城市治理和党的组织形态的
             转型路径。由此,社区党建在城市基层党建体系中特别重要,甚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
             期内,城市基层党建的内涵和外延基本上等同于社区党建。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介绍
             上海城市基层党建的基本经验和布局时,明确指出: “城乡社区是市民共同生活居住区、
             商务商办集中的楼宇街区和二、三产业高度集聚的产业园区,既是人们居住生活的落脚
             点,也是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立足处,是融合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平
             台和地域性载体。加强城市基层党建,重心在社区、关键在社区、难点在社区、成效也在
             社区。”
                     〔 21〕
                  不过,社区党建又不完全是所谓的小区党建或居民区党建,而实际上是街道和居民区
             区党建的泛称。“社区”概念于 20 世纪 30 年代由费孝通和吴文藻从英文 “ community”翻
             译而来,最初指公社、村社、集体、乡镇、群落、社群等,实际上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
             血缘和交往等自然产生纽带而形成的地方性共同体,其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超过了地域特
             征,本质上社区指的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邻里关系。 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社区”
                                                                       〔 22〕
             概念的含义发生了转化。在实践中,社区所指的不再是一种天然的邻里关系共同体,而是
             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其政治意义和地域特征超过了其文化意义。因此,社区概
             念在中国具有很强的行政属性,属于地方政府辖区的基础单元。 也正因为如此,所谓的
                                                                                 〔 23〕
             社区党建实际上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推动居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居民区的党
             建;二是以加强党建工作领导和整体推进为主的街道党建。1997 年上海市 《关于加强和
             改进社区党的建设的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 “社区党建”概念时,就明确指出
             “社区党建工作是以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街道辖区内各机关、企业、
                  4 ·  ·
                 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