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P. 115
高度重视和关注,政府在这些公共品领域不能缺位,公共品领域不能过度市场化和产业
化,以保障国民的基本福祉,保障民生,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
三、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施双循环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双循环战略的重点在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所谓循环,即要素与商品的生产、流通、消
费、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动态平衡与螺旋上升,使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在长期的互动中
伴随制度与技术创新而得到结构优化和层级提升的过程。应该强调指出的是,这一国内大
循环是 “整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大循环,即对外以国家为边界、重点进行内部制度创
新,从而实现整个国家经济增长机制的转换;而对内要打破区域间的发展壁垒、打破区域
内部 “小循环”的格局,构建全国统一平整的大市场,使要素、商品与技术在全国大市
场的范围内流动起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这样统一、平整的大市场,产业链条完
整、规则完善,具有很强的对外张力,既最大限度减少对外依赖,又具有足够的能力与包
容性融入国际大循环,使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在当前国情之下,这一目标的实现迫切要求
通过新型政府 -市场关系的构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彻底解决由体制障碍造成的发展
壁垒与规则不健全造成的治理失效。
(一)完善划定政府 -市场功能边界的法律规范
长期以来,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对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造成一些地
方政府干预经济的相对任意性、政府 -市场边界模糊不清以及一些以行政干预为名的寻租
问题,使得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动性受限。当下,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对成熟,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政府 -市场关系,首先应当以
法律规范为政府的权力边界划定界限,遵从市场的契约精神,避免任意性的行政命令干
预。在资源配置领域,政府的行为应当限制在市场难以解决的公共服务领域以及市场难以
提供的具有公共性的商品供给上;另外作为国家的代理人,以国有资产投资者的身份参与
市场竞争,尊重市场秩序。政府是规范市场的法律制定者,也必须是这一法律秩序的遵守
者,政府的行为必须有法可依,遵循法治原则。这要求政府加强部门之间的监督、管理与
制约,特别是对地方行政机关的监督与制约,来保证相关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才能真
正起到以立法消除政策任意性的作用。
(二)充分尊重与保护市场主体的产权
产权包括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是经济主体参与市
场活动的 “入场券”,也是市场交易的主要内容。如果产权得不到保证,那么生产行为与
要素和商品的购买行为就是具有高度风险的,因为市场参与者无法确定用于交换的资源是
否会因为标的物产权的不确定性而损失掉,也无法保证生产投入所获得的产出、带来的收
益能够属于自己。在经济循环当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交易中产权的不确定性都会导致循环
受阻。此外,经济大循环的螺旋发展与结构提升依靠知识积累与技术攻坚,因此知识产权
的保护具有至少和其他产权一样重要的作用。而技术经验的积累则是在重复多次的经济循
环中产生的,因此更加需要产权的稳定性,这就要求产权保护的长期性。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加入国际分工以来,作为后发国家,大部分产业领域的技术进步路
径是以学习、模仿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为主的追赶道路,自主研发与创新虽然在软件和互
联网服务等方面赶超效应显著,但在众多关键前沿领域依然依赖国外的高端技术模块化集
成。而国外的技术输入是有选择性的,当中国企业的技术发展达到一定阈值,使得发达国
家中掌握技术核心、处于全球产业链高附加值端的既得利益者受到竞争威胁时,就必然引
发我们今天看到的 “技术战”。经济循环中既有的技术积累路径受阻,因此当下自主知识
2 · ·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