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P. 116
创造与技术攻坚成为中国技术向前推进、产业链升级与经济循环走向高级化的必由之路。
这更加突显了当前保护产权的重要性:在知识创造与技术攻坚的过程中,基础学科的研究
投入作为公共品应由政府来提供,而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应用性技术应由市场主体自发
产出,但在技术产权模糊或得不到可靠保护的情况下,市场主体不会选择技术攻坚这样的
高风险投资行为,使得知识与技术的发展止于研究领域。
然而,在实践中国家法治环境还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特别是在市场环境发育不足的
区域,地方政府为完成某项任务指标而侵犯市场主体产权的行为依然时有发生。而当市场
参与者发生产权纠纷,尤其是知识产权纠纷时,维权困难的现象也经常出现,导致产品仿
冒行为频发。这就促使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时进行产权风险规避,选择产权更具有保证的
地方,这也是一部分企业在市场选择中更倾向于面向海外市场、面向外需的原因之一。另
外,对仿冒行为的宽容也非常不利于本土品牌的打造,也直接影响产业链升级。可见,只
有充分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的产权,才能使经济具有循环流动、动态上升的自生动力。政
府作为市场秩序的监督和维护者,应当改善法治环境并自觉遵守法律,畅通市场参与者维
权途径,重视经济主体的产权诉求。
(三)构建公平竞争自由有序的地方营商环境
政府作为公共品的提供者与市场的规范者,起到环境与制度供给的作用。营商环境这
一概念概括了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基础设
施、社会服务、商务成本、生态和审批流程等多方面的内涵,而这些体制机制条件正是难
以内生于市场的公共领域,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区域内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在经济循环的各
个流程上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循环的整体运行效率,也因此能
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使市场主体更加丰富,市场更为健全。而区域之间以吸引要素
流入与市场主体进入的营商环境竞争则为各地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提供了有效激励。
〔 4〕
当前,阻碍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这一发
展不平衡的制度根源在于改革开放初期国情要求之下所必需的国家宏观区域政策,其历史
遗留问题就是地方政府之间制度供给的极大差异,在今天表现为地方营商环境之间的差
异。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2017 年和 2018 年的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显示,石家庄、
郑州、太原、乌鲁木齐和哈尔滨等省会城市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连续两年都在所选取的全
国 35 个重点城市之中处于垫底水平,北上广深、成都、杭州和武汉则在地区间的竞争中
注重营商环境,指标水平处于前列。而这些省会与重点城市往往代表着对应省份与区域的
①
整体发展情况,区域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市场化水平、基础设施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这
几个方面。地区营商环境之间的差距使得经济主体虽然在法律上具有在任何地区从事经济
活动的权利,但是在经济上却由于交易成本和风险只能选择营商环境好的区位,从而形成
隐性的市场进入壁垒。
各个区域高水平营商环境的良性竞争可以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广阔的投资与居住地域选
择,有效打破营商环境地域差异所带来的隐性市场壁垒,促进要素与商品在更大范围内的
流动,有助于国内统一、平整的大市场构建,形成经济的国内大循环。因此,应当调整对
于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评估指标,注重营商环境构建与改善的考核,促进地方政府积极构
建良好的地方营商环境,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
(四)通过挖掘内需,提升市场潜在发展空间
① 参见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 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网,http:/ / www. dawanqu.
org/ science/ science/
2 · ·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