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P. 118
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助于增加有效需求。为调节当前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剧的趋势,政府一
方面应依法继续采取适当的限购措施,防止房地产领域的金融投机行为,另一方面稳步推
行房产税,调整财产性收入带来的不平等程度。另外,由于房屋具有必需品的性质,稳定
房价还可以起到使消费结构合理化与多元化的重要作用。
第五,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地拓展国内需求空间。近十几年来,我国在基础设
施建设方面成就显著,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基础设施方面的瓶颈,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区域经
济平衡发展,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不发达地区居民的收入增长和就业,可谓一举多得。国
内基础设施建设既包含传统基建,更包含新基建,既要继续加大传统基建的建设力度以持
续改善基础设施,同时又要着力于 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
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未来一个时期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提供助力,这对于提升内需
是有极大帮助的。
四、结论:在双循环战略目标下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目标,本质上
要求更加立足国内、聚焦内部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各种矛盾和积弊,以深化国内改革
来破除体制羁绊,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产业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我国产业的国
际竞争力,从而能够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具备更高的竞争力。以国内大循环为核心的双循
环体系构建绝不意味着要大兴保护主义和旧有体制的复归,相反应该是政府行为的进一步
规范和为市场进一步赋能,打破阻碍要素与商品流动的制度壁垒,从而构建更加竞争有序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未来长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打
破制度藩篱,进行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当前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既具备特殊的增长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增长不确
定性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应不失时机地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契机,持续深化改革,完
善体制机制,及时调整政府 -市场关系,使市场获得不竭的动力,使微观主体充满创新动
力,促使中国经济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均衡与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在未来全球的产业竞争
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 1〕〔美〕迈克尔·赫德森. 保护主义:美国经济崛起的秘诀 ( 1815 - 1914)〔 M〕 . 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10:287 - 293.
〔 2〕王曙光,王丹莉. 全球化视角下的双循环战略 〔 J〕 . 新疆农垦经济,2020,( 9) .
〔 3〕陈甬军. 复工达产与 “一带一路”: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 〔 J〕 . 党政研究,2020,( 4) .
〔 4〕王曙光,王彬. 竞争中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 J〕 . 社会科学战线,2020,( 7) .
〔 5〕王曙光. 中国扶贫———制度创新与理论演变 ( 1949 - 2020) 〔 M〕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35
- 40.
【责任编辑:刘彦武】
2 · ·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