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党政研究》2020年第2期
P. 74
两者都遵循着合作共治的相同逻辑,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共生结构。
在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
的执政能力直接决定着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型政党制
度的领导核心,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在其中得到了体现,新型政党制度以坚持
发展人民民主为目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政治协商与政治决策
的制度场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为全面深
化改革制定的新的政治目标,是全党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党对于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的决心与担当。由此可见,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统一于社会主义
事业之中,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相互补充、相互推进。一方面,新型政党制度的协商式
民主能够为国家治理消解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
进,能够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消除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制约性因素。
公民政治参与是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公民政治参与
具有众多的社会政治效益,不但有助于促进公共管理的民主化,而且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
与环境收益。 从新型政党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运行目标来看,其核心都在于通过广
〔 6〕
泛的公民政治参与,实现不同利益诉求的合法、有序表达,通过将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的
结合,化解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公民政治参与是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现
代化的重要支撑因素与实践必由之路。
(四)运行规范化与开放化的契合
推动制度运行规范化是制度走向成熟与合理的重要措施。新型政党制度以宪法、政协
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
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 由此可以看出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法治化与规范化的基本特质,
〔 7〕
并且推动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发展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方向与完善目标。与此同
时,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国家治理的制度化与法治化,即运用国家制度与法律法规去治
理国家各方面事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可见,新型政党制度以一系列制度规范与法
〔 8〕
律法规体系作为理论与运行基础,显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化要求是相一致的。
新型政党制度运行程序的公开透明化保证了政治协商参与人士能够公平公开地参与到
政治协商之中,能够不受限制地阐发自己关于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使国家决策能
够更加公正与合理,实现了协商民主的程序开放化。而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建立开
放化的运行程序则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运行的开放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保证公共决策
的公正公开性,更重要的是,开放化要求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国家治理
过程的理解与感知,增强公众对于政府行为的认同与支持,达到凝聚共识的目标;另一方
面又能够使社会组织与人民群众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国家治理,增强公民社会发展活力,
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可以看出,新型政党制度的规范化与开放化是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两者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二、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比较优势
(一)坚实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为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
础。中国共产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中国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
中居于主导地位,既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创造者与建设者,又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3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