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党政研究》2020年第2期
P. 65
在人类社会进入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节点上,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举洗刷百
年耻辱,当下的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几乎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十九届四中全会
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
期。” 因而这里所说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李鸿章当年所说的 “三千余年一大变
〔 1〕
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本质上完全不是一码事儿。习近平曾多次阐释 “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的内涵,并且以 “三个前所未有”予以高度概括:“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
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 。中国人对现实世界
〔 2〕
的洞察和深刻认识,经历了一个从 “模糊”到逐渐 “清晰”的过程。深刻认识和理解中
国人民为什么选择共产党为执政党,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历史是最好
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还不到百年,中国
却经历了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中国由一个任人宰割的弱国
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越来越主动地参与 “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的塑造,这是正确
理解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要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致力于解决 “挨打”“挨饿”“挨骂”三大现实问题,就是为了时刻记取历史上 “落后就
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的沉痛教训,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国际话语
权问题。过去 500 年西方国家的综合实力占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科学技术成为遏制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人类社会进入 21 世纪之后,世界格局开始由 “两极格局”进
入 “一超多强”的发展状态,最大的亮点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
起,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80% ,国际社会惊人地出现 “共识权力”
〔 3〕
正在战胜 “强权政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华民族是
个勤劳勇敢、奋发图强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国家,素
有 “强而不霸”的传统美德,是国际秩序中一支最具典型性的 “文明型力量”,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具有世界和平的意义。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
和民族魂,它的内涵是随着中华民族境遇的变化而变迁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同
国家、民族和历史文化相契合的,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置身于这个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仅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而且要把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整个人类发展结合起来,在谋求中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
步。这种揭示和反映中国新时代内涵的中国话语声音,不仅体现了中国把自身发展同世界
发展统一起来的大国担当精神,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 “家国天下”的共同伦理精神。
二、中国话语权及其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地位的基本内涵
(一)发展中的中国需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话语权是通过对特定国家的历史遗
产、文化背景、政治现实和政治发展的历史叙事而形成的哲学社会影响力,是当今社会一
种具有共同价值导向的 “软权力”和 “软实力”。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反复强
调,要精心构建中国 “对外话语权”,要通过提高 “国际话语权”地位的方式,增强国家
对外话语的说服力、公信力和感召力,以利于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
事、全面阐释中国特色。中国所要构建的 “对外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在本质上完全
有别于西方国家的 “话语权”,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决定
的。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特性,决定了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逻辑:“市场经济—社
会分层—资本权力主导—代议制民主—资本主体性”。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政治逻辑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分层—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人民主体性”。 这是在把
〔 4〕
4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