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党政研究》2020年第2期
P. 6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政治制度。要继续维护好发挥
好这一制度特色和政治优势,让各级人民代表真正做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参与国家权力行使,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为
〔 27〕
此,要做好人大代表的选举,使代表真正是人民的代表,为人民所想。
当选代表应是劳动者或劳动者的代表,这样才有利于劳动者政策的出台,才能避免资
本对劳动的奴役和剥削。在当前中国的各类选举中,代表的人民性需要更多的关注。比如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真正一线的劳动者数量相对较少,而干部、各行各业的精英以
及企业主占据比较多的代表席位。而有些干部和企业主为维护自身的部门利益或行业利
益,不能提出有利于劳动者大众的政策和提案,所以需要改变这种比例结构。据 《北京晚
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加 “两会”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
尔乘曾坦言,一些地方人大代表的结构严重失衡,农民、工人等基层代表人数其实很少,
企业负责人反而占了近一半的数量;有些代表的身份严重失真,许多企业主以工人、农
民,或者科学技术人员的身份获得了代表提名,使得那些真正来自基层的、符合条件的代
表无法提名。例如曾经被关注的 “挖坑人大代表”李宝俊是徐州商人,“养虎代表”杨文
政是青岛大度谷物有限公司总经理。让这些身为人大代表的老板站在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
上提出议案、参政议政是比较困难的,也就无法反映人民群众呼声,解决人民的困难。
①
(三)选举提供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有利于选择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当代中国,作为民主形式的选举办法在各个领域广泛采用。例如人大代表的选举、党
内选举、村民自治选举、各企事业单位高层次领导的选举。通过选举,可以在候选人之间
进行选择,为部门权力的有序平稳交替提供条件和可能,维持职务交接的稳定和有序,防
止跑官要官等行为的发生。选举中候选人要讲出自己的政策倾向,以便有利于选民的选
择。选举使民众有机会了解候选人,差额选举可以使民众在几个候选人之间进行选择,而
这种选择不能是盲目和无目的进行,民众要根据目前代表或干部的政绩表现评价其代表或
管理的成效和功绩,并据此决定是否支持该候选人。根据候选人的发言内容对其做出预期
评价,确定是否支持该候选人当选。实践证明,如果现任代表或干部工作情况比较好,而
其他候选人没有更吸引民众的内容,那么连任的机会就比较大。基层的直接选举使选民可
以直接通过投票反映自己对各候选人的态度和能力的认可,更易于民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和
看法,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四)选举有利于人民监督基层政府和官员
选举及罢免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毛泽东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
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选举是人民对政府和官员监督的一个
〔 28〕
重要途径,有利于监督其管理行为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
设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选举的监督作用。在中华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认为民主选举是
改造苏维埃政府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基层苏维埃选举运动中,通过各种途径反对
贪污腐化实现反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选举的主人翁精神非
常赞许,认为批评、监督、控告,以及要求罢免上级人员或直接罢免乡村代表是防止官僚
主义的措施。这些选举实践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威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
共产党领导实施了全国的普遍选举,改革开放以来选举制度在逐步完善,强调选举和罢免
对党员和干部的监督作用。选举和罢免是自下而上的群众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可以防患
① 中组部副部长:一些企业主冒充农民获代表提名。参见新华网,http:/ / www. xinhuanet. com/ / politics/ 2015 -
03 / 11 / c_127567805. htm
0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