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61
识而进行的协商;而社会公共领域的协商则是指在社会领域人们对公共政策及社会公共问
题作出的意见表达和讨论,所形成的观点和意见以影响决策的形式出现。这三个发生场域
涵盖了发生在各种空间领域的各种形式的协商,而且三大发生场域的协商有着各自的协商
特征和协商目的。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更是中国人民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里的贡献不单单
是经济的贡献,还应该包括政治贡献。事实上,中国在历史上创设的官僚制和科举制就为
现代行政管理做出过重要贡献,成为西方文官制度的效仿样本。在政治发展的当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同样可以成为如何过好公共生活和解决政治冲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
方案。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得到不断完善,其发生场域也呈现出新的特征。
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更加广泛与多元。为更好地建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让协商民主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方略和引领世界政治发展
的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宽的政治视野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
民主向广泛、多层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新目标。2015 年中共中央颁发了 《关于加强社会
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
原则、渠道程序等都作出了具体规范,同时也对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
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七个方面的协商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从而构建起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建立实现了社会主义协商
民主从抽象概念到具象化、从协商理想到协商实践的转化,从而避免了协商民主建设的盲
目性和随意性,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设具有了方向性和目标感。同时,社会主义协商
民主体系的建立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由以前的政
协协商拓展到了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
商等多个政治和社会领域。可以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涵盖了政治系统、政治
-社会系统和社会公共领域,在发生场域上形成了一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商范围与
空间。
其二,三个发生场域的协商民主更加注重程序性和规范化。党的十九大提出统筹推进
人大协商,为新时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在实际工作中,人大在
代表的产生、立法、监督一府两院工作、会议协商、重大事项的决定等工作环节上都更加
注重程序性,从而更好地汇聚了人民意愿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政党协商而言,2015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对政党协商的内容、
形式、程序、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各级地方党委根据地方实
际又印发了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从而扩大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序参与政治的
渠道,使政党协商在协商内容和形式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015 年 6 月,中共中央办
公厅印发了 《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政协全体会议、专题议政
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协商形式进一步细化,对对口协商、界别协
商、提案办理协商、调研以及成果运用等诸多协商环节作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规定。
其三,三个发生场域的协商民主形式不断丰富。自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的意见》出台以来,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协商民主的新高潮,协商成为开展工作的基本方
式,“无协商不决策”的工作思维基本形成。各种协商形式不断创新,专题协商会、专家
论证会、民主恳谈会、行政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协商咨询会、居民议事会、村民大会、
专题调研、意见征集、谈心谈话会等各种形式的协商在各个协商场域得到运用,成为吸纳
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途径。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网络协商和电子民主的广泛
1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