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37
高则有助于良好社会秩序的建构,因此,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和改善社会治理的质量。对于执政党而言,一方面要改变那种认为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对
立的西方观念,要确实认识到社会是国家治理的根基;另一方面要把握社会发展规律,通
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等服务措施,促进各种社会组织的有序发展,为基层社会的组织化
发展提供有效载体,为党的基层组织提供强大支撑。由此推动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利的关系
由对立向合作互补转变,这也是服务型治理创新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服务民众中凝聚共识。作为一种治理理念,服务型治理的重要内容就是由管理控制
转向提供服务。执政党的服务不仅仅是针对社会组织的,还应该通过服务让人民群众个体
拥有实实在在的 “获得感”,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就充分体现了执政党服务型治理的价值
取向,体现了通过政党服务让每个社会成员看到成功的机会,让每个社会成员感受到体面
和尊严的价值关怀。正是执政党的服务型治理,打通了国家秩序建构与个人价值追求之间
的路径,从而使社会共识的形成有了纽带和平台,使 “善治”成为可能。因此,政党的
服务型治理不仅仅限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人性化、个性化的具体服务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服务维护了每一个个体过上有尊严生活的权利,体现了服务型治理的价值,有助于凝
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认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 1〕〔美〕沈大伟. 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 〔 M〕 . 吕增奎,王新颖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121.
〔 2〕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1.
〔 3〕毛泽东选集:第 3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94 - 1095.
〔 4〕王韶兴. 服务型政府视域中的政党治理 〔 J〕 . 理论探讨,2007,( 2) .
〔 5〕马国钧,裴国辉. 国家治理进程中的执政党现代化建设 〔 J〕 . 理论探讨,2014,( 3) .
〔 6〕习近平. 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 N〕 . 人民日报,2014 - 02 -
18.
〔 7〕林尚立.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 〔 M〕 .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3.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1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73.
【责任编辑:刘彦武】
7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