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36

型治理通过合作方式实现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共同治理的实
             质在于互惠基础上合作关系的建立。
                  合作治理实现的关键是要有 “互惠”机制的启动者,党多数情况下就扮演了启动者
             的角色。互惠规范的确立,有利于建立多元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这就要求执政党要为这
             种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和服务保障,使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在一定的服务供给
             体系中获得利益满足,从而获取进一步合作的参与动机。服务型治理强调的是各主体之间
             互惠行为的产生,并且体现为各主体对活动责任的共同承担。这样一种合作治理的实现,
             事实上为执政党的服务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中,执政党的服务功能是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一定程度上说是治理现代化的前提。特
             别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新进程中,凸显执政党的服务治理功能,对于推动治理现代化进
             程中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具有凝聚性、引领性价值。
                  中国基层社会丰富的治理实践,充分体现了服务型治理的基层创造。其中区域化党建
             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基层治理载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区域合作治理的架构。一般而言,
             区域化党建的目的最初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去除基层社会中特别是两新组织中党建 “空
             白”。但随着区域化党建的日益成熟,它逐渐成为基层社会以区域化党建为牵引的区域治
             理载体。简而言之,就是以地域为界限,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类组织,包括企事业单
             位、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通过党组织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联动合作,共同参与区域
             治理的一种基层社会实践。这样,就在中国基层社会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的设计和建构功
             能,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中,充分挖掘政党的服务功能,促进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促进了
             服务型治理的社会实现。
                  (三)在凝聚共识中推进政党治理创新
                  现代化进程是复杂多变的,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凝聚共识成为执政党面临的重要挑
             战。信息网络社会的发展,为利益表达提供了多样化便捷化的媒介和载体,利益表达方式
             的便捷性、多样性,使社会更难以达成共识,易于造成社会的撕裂。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出现的游行示威和骚乱,中东国家的政治抗议和由此引发的武装冲突,我国出现的各
             类群体性事件等,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决胜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识,是执政党面临的治理难题。
                  在服务治理中求解社会思想最大公约数。人类发展历史规律一再表明,社会越是分化
             多元,越是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背景下,执政党供给
             “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多元和
             差异。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团结人,争取广泛支持,把各方力量和智慧都凝聚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另一方面,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多元多样的思想观念
             和价值观互动交流,执政党要善于利用政权的优势,通过各种服务,增强包容性。特别是
             伴随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化和复杂化,凝聚共识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党通过信息网
             络技术的运用为广大公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把宣传、教育群众与提供公共服务供
             给、维护群众正当权益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凝心聚力、整合社会的核心主导作用。
                  在服务社会组织中凝聚共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基层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社会发
             展活力的同时,也消解和离散了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因此,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利用社会组织参与和弥补政党和政府治理的盲区和不足,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就显
             得尤为重要,社会基层组织和社会民间组织也因此获得了治理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伴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流动交互的加快,改变了原有的单位体制格局,社会的组织化功
             能式微,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随之调整,社会运行的失序风险随之增加。社会自治能力的提
                  6 ·  ·
                 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